从小“我来”和“妈妈来”的孩子,长大之后,差距会越来越大

很多妈妈发现孩子在两岁左右会有一个特别捣乱的时期,不少妈妈觉得孩子这是在捣乱,也就是这些妈妈觉得她是不想让孩子捣乱,而另外一些妈妈却明白这就是孩子发育的过程,妈妈就会给孩子一个小手帕或者是小内裤,这时候妈妈让孩子自己来。

文|菁妈

很多妈妈发现孩子在两岁左右会有一个特别捣乱的时期,只要看到妈妈在做什么,他都会跟在后面模仿。

看到妈妈在洗碗,他会说:我来洗。穿衣服的时候,妈妈想帮他穿,他会说:妈妈我自己来。

上楼梯的时候,明明还不能一脚一脚踏上去也跟妈妈说:妈妈我来,扶着楼梯边上一步一步地踏上去!

不少妈妈觉得孩子这是在捣乱,浪费时间,弄得又脏又乱。

很多孩子扫地是不会扫的,扫完之后妈妈还得重新扫一次。

孩子穿衣服也是穿得不整齐的,然后妈妈还得整理一次。

孩子上楼梯上得慢吞吞的,妈妈就不耐烦地说:不用你来,妈妈来。直接剥夺了孩子想尝试的机会。

也就是这些妈妈觉得她是不想让孩子捣乱,而另外一些妈妈却明白这就是孩子发育的过程,孩子只能通过学习才能成长,所以他们给机会让孩子去学习。

看到妈妈在洗衣服,孩子说我来的时候,妈妈就会给孩子一个小手帕或者是小内裤,让孩子在那里搓,教孩子用少量的洗衣液,教孩子怎么用手搓。

虽然最后孩子洗好的裤子还是脏的,还是有很多泡泡,妈妈还是笑着夸奖孩子,宝贝长大了,学会自己洗衣服了。

从小“我来”和“妈妈来”的孩子,长大之后,这几个方面差距会很大

第一个方面:学习能力

每个人学东西都是从不会到会,中间会经受挫折,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好奇心很强,模仿能力也很强,之后受到的挫折也容易被安慰到。

这时候妈妈让孩子自己来,及时地鼓励安慰孩子,会让孩子更快地学会东西。

长大之后学习其他的东西,也会让孩子理解这是一个过程,这中间会有挫折,所以孩子的学习能力会更强。

但孩子想自己来的时候,妈妈却要包办,“妈妈来”的孩子从小被保护得太好了,对于学习的过程他是不太了解的。

即使孩子天生聪明学习很好,但是一旦在学校遭受挫折,学不好一个东西,他就会很自责,他就会想不通,所以他真正的学习能力并不强。

第二方面:孩子独立

从小就“我来”的孩子会更加独立自主,我自己穿衣服,我自己吃饭,我自己洗澡,我自己上学。

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掌握了,即使以后孩子没有上重点大学,但是他出到社会也能够独立生活。

小“妈妈来”的孩子独立性就会更差,孩子可能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回家里面住,但到了上大学必须在学校里面住的时候,孩子这种缺陷就会暴露出来。

连洗衣服洗袜子都不会,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再好,他在学校也很难适应。

第三方面:抗挫折能力

孩子在“我来”的时候他其实还不会做这些事情,只是在模仿,中间他可能会有做不对的地方,孩子会发现自己做不好,这中间就会有挫折。

只要妈妈及时地安抚孩子,引导孩子,就能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如果孩子从小在“我来”的时候全部被妈妈包办了,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事情很容易啊,妈妈两下子就做好了。

到长大之后,孩子发现自己去做并没有那么容易的时候,就会产生自我怀疑

为什么妈妈三下五除二能够完成的事情,我却做不了呢?是不是我不行?是不是我很笨?

孩子也觉得受不了这样的挫折。

所以孩子从小能“我来”,他的学习能力,他的独立能力,他的抗挫折能力会更强。

聪明的家长在孩子捣乱的时候,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就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摸索,甚至是给孩子提供探索的机会。

比如说一起去种一棵植物,一起修理凳子,一起给家里面打扫卫生,让孩子更多地去学习生活必备的技能。

就连教育部也发布了,以后劳动是成为孩子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做饭,学会修理东西。

所以孩子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家长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的技能,等孩子上小学上中学,这样的技能已经非常的娴熟,孩子更容易成为学霸。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入学前看电视和不看电视的孩子,大一点后差距很明显

入学前看电视和不看电视的孩子,大一点后差距很明显

1、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后果随着孩子的成长会越来越明显,经常出去会听到家长说我家宝宝可乖了,并且我们会发现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去模仿很多动漫人物的动作行为,因此长时间地观看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当你长时间懒得动脑就会发现记忆力下降“

幼儿园为什么要强迫孩子睡午觉?看完这项研究调查,父母就明白了

幼儿园为什么要强迫孩子睡午觉?看完这项研究调查,父母就明白了

儿子还经常想起来问我幼儿园的开学时间,根本不能逼迫孩子午休,睡午觉不但会对孩子晚上的睡眠时间产生很大的影响,关于睡午觉这个问题幼儿园表示原因有很多,午休和晚上休息对幼儿的早期记忆力有很好的加深作用。

央视扎心纪录片:那群不被祝福的孩子,揭开了中国父母窒息的操作

央视扎心纪录片:那群不被祝福的孩子,揭开了中国父母窒息的操作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原生家庭对家里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之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感受成年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管好的坏的,都会伴随他们一生。

孩子对父母最大的认可就是: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孩子对父母最大的认可就是: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不要逼迫孩子尽早的去保证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想得到父母的认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认可估计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我也不会让我以后的妻子成为像妈妈一样的人,当孩子觉得父母的为人处世就是他所希望拥有的能力时。他会希望成为像父母一样的人“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打也不听,骂也不听?这一点,无数父母正在缺失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打也不听,骂也不听?这一点,无数父母正在缺失

孩子调皮不听话更是特别头疼的问题,所以总是忍不住对孩子采用粗鲁的体罚方式,到底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如果父母们总感到跟孩子讲不通道理,就是父母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这就是父母在孩子心里没有权威性。

怎样点燃孩子内心努力学习那团火?家长都要看看!

怎样点燃孩子内心努力学习那团火?家长都要看看!

有的孩子就是喜欢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认真,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孩子即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字写不好、语法不对、拼写有错、有时忘了做作业、或作业落在家里了,而且会加深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和恐惧,阻碍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的发展?

孩子说话晚,不爱说话,你以为这是发育迟缓?

孩子说话晚,不爱说话,你以为这是发育迟缓?

慢慢和孩子说话,看孩子的人之间的交流围绕孩子的话题自然要多一些。这孩子怎么还不说话“偶尔就会发现一些焦虑的人在院子里领着孩子忧郁地晃荡着,孩子也不怎么和其他孩子玩。往往更容易出现孩子说话晚的情况,当一些家长过来向我倾诉孩子说话晚。

别再问孩子最喜欢谁,“左右逢源”并不是高情商,易成讨好型人格

别再问孩子最喜欢谁,“左右逢源”并不是高情商,易成讨好型人格

把能得到孩子的欢心和亲近当成自己最大的荣耀和安慰,爸爸妈妈各自问孩子,妈妈对孩子说”当爸爸和孩子独处时,爸爸问孩子“当妈妈和孩子独处时,妈妈也问孩子:孩子同样看了妈妈一眼?孩子为难地看看爸爸,因为孩子懂得如何讨爸爸妈妈的欢心!

“没脸接孩子了”,家长错发消息到班级群,老师都替家长尴尬

“没脸接孩子了”,家长错发消息到班级群,老师都替家长尴尬

还有的老师会利用家长群给家长布置作业,家长在班级群里发布一些尴尬言论会让学生在学校受到异样的眼光,这位家长也不知是真的发错了还是故意点老师,老师和家长经常会被教育方式上出现分歧,老师在群内询问家长为何还没把学生送到学校。

妈妈可怕的牺牲感:24小时围着孩子转,他怎么一点都不懂感恩?

妈妈可怕的牺牲感:24小时围着孩子转,他怎么一点都不懂感恩?

孩子没玩够就闹脾气“她觉得她和父母为照顾家做这么大牺牲,在场的妈妈们已经听惯了她的抱怨,他们还控诉孩子爸爸回家是甩手掌柜。每次听到这位年轻妈妈说她们为家庭做出的巨大牺牲时。我都替孩子觉得难过,她们确实为照顾孩子放弃很多。

最新最新资讯
推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