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心理学知识,知道却做不到,改变旧有模式你还需要做到这5点

这是心理学学习者普遍会感到困扰的问题”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学习心理学增加了更多的苦恼,是因为对现在以及过去的自己充满厌恶感?重复体验着做不到的痛苦感,你接纳现在的自己确实在某些方便做的不够好,大概率你会发现很多你做的不好的地方。

作者丨小朋

“我困惑学了那么多心理学知识,还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旧有的模式突破不了,行动上很难改变。”

这是心理学学习者普遍会感到困扰的问题,你明明学习了很多心理学知识,知道怎么做是更好的更对的,却就是做不到,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学习心理学增加了更多的苦恼。

其实,知道并不等于做到。

“我知道吼孩子是不好的,还是忍不住吼孩子,有时还会控制不住的揍他,继而后悔内疚。”

这是学习心理学的妈妈所苦恼的问题,她们学习心理学了,可是在情绪来到的时候,旧的行为模式占上风,不由自主的还是会重复过去的行为。

如果不学心理学,吼了也就吼了,但学完心理学之后,这些妈妈反而更痛苦了,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愤怒,这份愤怒会再次的转移到孩子身上。这个时候,知道什么是好的,却做不到,比不知道还令人备受折磨。

知道和做到相隔万里,知道是头脑层面的东西,做到是行为层面的东西,他们中间还有一个东西在起作用,这个东西就是情绪,如果三者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知道的再多也是徒劳,是纸上谈兵。

那么改变是怎么发生的呢?如何才能突破旧有模式,做出真正的改变呢?

1、改变建立在接纳的基础上

有许许多多的人想要改变自己,是因为对现在以及过去的自己充满厌恶感,觉得自己不够好,不接纳自己。

有人甚至说,我绝不可能接受这么糟糕的自己,我接着问,你怎么就糟糕了,他能说出100条甚至更多的理由,总之,他视自己为敌人。

这样的话,他的内在就形成了对立,改变是很难发生的,他把所有力量都用在了对抗和内耗上。

他一边指责自己怎么那么糟糕,一边一如既往重复着过去的行为,重复体验着做不到的痛苦感,一年两年过去了,什么都没有改变。

然而他不知道,改变是建立在接纳自己的基础上。

你接纳现在的自己确实在某些方便做的不够好,你为此感到悲伤、遗憾,可是尽管如此,你仍然决定接纳自己。这样,改变自然而然就会发生。

有的朋友会说,怎么可能接纳自己,如果接纳糟糕的自己,不就意味着自己会继续糟糕下去了吗?

其实生命的本来面貌是向着阳光生长,如果我们不打乱它的节奏,它自然而然会彰显出自己的生命力,接纳自己只是把力量聚集起来,减少内耗,把力量用在成就自己上。

如果你可以接受自己既可以做的好,也可以做不好,生命的自由度就有了。

但假如你只接受自己好,不接受自己做不好,大概率你会发现很多你做的不好的地方,并以此为理由否定自己,颓废下去,认定自己就是一个糟糕的人。

所以,要改变自己,就要先接纳自己就是现在这样,当你不再试图把糟糕的自己推开,你会发现那个糟糕的自己,也会是很有力量的存在,它会成就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拓展你生命的深度。

2、看到自己的改变,强化进步

有时候你不是没有改变,而是没有一瞬间就变成自己理想的样子。

“几年时间了,我还是一无所获,一点长进都没有。”

这是典型的自我攻击型的人爱说的话,他们看不见自己的进步,也便没有力量再前进。

听到这样的话,我一般会问他们,你真的一点儿进步都没有吗?想想看,有没有任何一些地方,你前进了?

他们会很费劲的回忆着,能想起星星点点的进步。但是他们并不会以此为乐,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这样比喻,会帮助你更清晰的看到这个模式。

一个孩子上一次考了40分,这一次考了60分,他回到家给妈妈看了考试卷,接着被妈妈批斗了一番,孩子会有动力考得更好吗?

但假如他的妈妈能够看到他这20分的进步,并耐心的帮助他分析失误在哪里,他就会从妈妈的鼓励中收获到一些心理能量,这就是积极强化的作用。但凡他能从自己的进步中尝到一些甜头,进步就会成为一件极其有吸引力的事情。

在我们的内在世界里,就存在着一个内在孩子,和内在父母。你也可以把这个部分看成是自我关系,一个人的自我和谐了,他的生命就会活得更加绽放自如,但他的自我若是四分五裂,战争不断,他的内在力量就会花在自我消耗上。

一味的批评指责,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负向强化,最终的结果会使你离自己想要的方向越来越远。积极正向的引导,才是改变的关键。

所以,假如你有一些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看到它,并给予自己鼓励,你就会从内在收获力量,这份力量会成为你向前奔跑的动力,给你指引。

3、突破旧模式,尊重自己的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很害怕人际交往怎么办,遇到人我总想躲起来?”

朋友A女士提出了这样的困惑,B女士立即兴奋起来,她告诉A女士,人际交往没什么可怕的,还举了一个性格内向的人突破自己的例子,她说那个人每天都会走到人群中讲说,后来也就不怕了。

B女士是一个外向性格的人,她能说会道,人际交往对她而言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了,她无法理解A女士的恐惧。

A女士听到B女士的建议,更紧张了,她知道这样做确实会有用,可就是做不到啊。此时B女士的方法对A女士而言就是无效的。她做不到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愿这样做,一想到要在人群中讲说,她就紧张不已。

突破旧有模式,这是一份勇敢的尝试,是一个不容易的历程,这份历程真正要突破的不止是行为模式,还有情绪模式。

要想突破行为模式,只需重复某个行为就可以了。

但要突破情绪模式,还需要在重复这个行为的时候,有耐受这个情绪的能力。

对于一个有社交恐惧的人来讲,要他在人前讲话,这很难,所以在过去他能躲就躲了,躲就是他的行为模式,他的身体已经习惯了躲这个动作,习惯了让自己呆在舒服的区域里。

习惯的力量会成为一种惯性,要改变某种习惯就需要刻意而重复的练习,但并不是一个方法就适用于所有人。

所以,想要改变,每个人的路径方法、节奏都不太一样。你要尊重你的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探寻新的路,害怕和恐惧会如影随形,不过你往前走一点,再走一点的过程中,还会收获到兴奋和喜悦。

4、改变自己,你还需要学会与情绪共处

改变自己的过程中,需要突破几个关键的情绪,主要的情绪有:焦虑、害怕、羞耻、抗拒,还有对无能的愤怒,这些情绪都是需要被看见和被关照的。

比如,我害怕当众表达,一站到台上就哆嗦,当我反复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紧张的时候,往往会更加紧张。后来我就改变了策略,允许自己紧张,我告诉自己我是可以紧张的,紧张感就被接纳了,它同我一起往前走。

不要试图赶走自己的情绪,它一直在在意着我们的安危,告诉我们什么是危险的,当它知道某种行为不会带来恶果,它就会自动解除警备,不再给你限制。

每次我做完一些突破自己的事情时,紧张感还会在身体中停留一会儿,这个时候我会躺下来,静静的体会紧张感在我的身体中游走,实际上,我知道我是安全的,只是紧张感需要被安抚和消化。

学会与情绪共处,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这也是对生命的一份信任。情绪永远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守护着我们迎接每个新的开始,让我们记住改变的那些节点,记住新的自己诞生的时刻。

5、为改变自己找到更多的支撑

旧有模式陪伴你走过了很长的岁月,要想找到新的模式替代它,还要为这份改变找到新的支撑点。

比如,一个朋友知道吸烟不好,但他已经吸烟十年,要想戒烟,他不只是停止吸烟就可以了。

对这位朋友而言,不吸烟的时候,他会很焦虑,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就成了新的问题。

现在这位朋友戒烟已经三年了,无数次他想要拿起烟时,他都忍住了,决定戒烟的那一刻,他清理掉了所有的烟。

不仅如此,他还开始学习心理学,人际圈子也在发生变化。

学习心理学有效安放了他的焦虑,他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这些朋友几乎都不抽烟。

改变的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就是情境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会有一个适合的情境来做支撑,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学会创建适合改变的情境给到自己。

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和你有相同需求的人,你想锻炼身体,就找到和你一样渴望拥有健康的人,你想戒烟,就要更新你的人际圈子,远离抽烟人群。

任何旧有模式的改变,不只是行为上的改变,还包括心境上以及人际圈子的改变。当思想,行为,情绪能够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时候,真正的改变就会发生了。

如果你发现你只是知道,却做不到,很难突破旧有模式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究竟是什么卡住了你?你真的想要改变吗?你愿意为自己的改变去做些什么?

作者:小朋,二级心理咨询师,用简单的文字,书写普通人的心灵世界。愿你好好生活,好好爱。

孩子“缺教养”的三个行为,别人看透不说透,但家长要权衡利弊

孩子“缺教养”的三个行为,别人看透不说透,但家长要权衡利弊

其实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希望做到一件事情,因为王女士觉得只要能够把孩子教育的出色,忽然觉得这个孩子真的是没有什么教养”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孩子长大以后是不能够有任何成就的。有很多孩子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是没有教养的。

“玻璃心”宝宝一说就哭?多半是父母的3个行为导致,别再怪娃了

“玻璃心”宝宝一说就哭?多半是父母的3个行为导致,别再怪娃了

如何教育孩子一直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许多父母也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普通的父母会认为孩子承受能力太差了“有时父母的某些行为会逐渐破坏孩子的宽容和自尊,这些行为会使孩子逐渐成为人们所谓的玻璃心。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西秀区法院:“1+1+1”法治副校长履职新模式 做好未成年人法治教育

西秀区法院:“1+1+1”法治副校长履职新模式 做好未成年人法治教育

协助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学生保护、安全管理、预防犯罪、依法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加深了法治副校长们对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理解,增强了法治副校长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法治教育水平。

36周检查出脐绕颈2圈半,孕期行为成罪魁祸首,心疼孩子就别做了

36周检查出脐绕颈2圈半,孕期行为成罪魁祸首,心疼孩子就别做了

前几天珊珊觉得胎儿的胎动好像弱了许多,医生发现胎儿出现了脐带绕颈两圈半的情况。但是其实这样的做法很有可能会导致胎儿脐带绕颈“孕妇在孕期里情绪波动过大。这就使得胎儿也容易随之出现烦躁的情绪反应。胎儿会受到影响出现更加明显的胎动。

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解决儿童“攻击性行为”,不妨试试这三招

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解决儿童“攻击性行为”,不妨试试这三招

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首要原因便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家庭关系不和谐会导致孩子采取较为偏激的方式解决问题。就会导致孩子学习这样的问题处理方式,孩子会以为只要自己态度强硬就能够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会用暴力行为解决问题。

解读澳优:高端品质+商业模式创新

解读澳优:高端品质+商业模式创新

澳优静静的已经成为中国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领军品牌。澳优持续为中国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贡献了很多世界一流的产品,一上市就因其专门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特点设计的独特配方而迅速受到市场追捧;

带儿子去女厕,在洗手池里方便,“太子妈”的行为不是爱,是伤害

带儿子去女厕,在洗手池里方便,“太子妈”的行为不是爱,是伤害

妈妈单独带孩子出门是特别不方便的,大家对妈妈带儿子去女厕这个问题就特别的敏感,妈妈又没有办法带儿子去男厕。妈妈带儿子去厕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但是父母想让孩子改正都来不及了。孩子会害怕也是理所应当的。

从游戏中发现儿童——灞桥区第八幼儿园开展幼儿行为观察分享活动

从游戏中发现儿童——灞桥区第八幼儿园开展幼儿行为观察分享活动

阳光讯(记者 刘杰 通讯员 常瑜敏)为提升教师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引领教师学会用敏锐的眼光捕捉行为,用专业的视角分析行为,西安市灞桥区第八幼儿园开展了儿童行为观察分享活动。

王亚平和丈夫的婚姻,反衬出传统家庭模式下无数中国女性的无奈

王亚平和丈夫的婚姻,反衬出传统家庭模式下无数中国女性的无奈

对于女性而言,假如你发现你在自己的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自己的另一半还一事无成、没有上进心,甚至还对自己有些控制欲时,就不妨仔细思考彼此之间的关系了:现如今的女性不再需要成为男性的附庸,如果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在社会当中立足,那么就没有必要被这种感情所困扰。

孩子三种“讨人嫌”的行为,或许是大脑发育好,父母别着急发火

孩子三种“讨人嫌”的行为,或许是大脑发育好,父母别着急发火

其实孩子很多讨人嫌的行为,这也意味着孩子在平时的各种行动都在间接影响着他们的大脑发育。他们的某些惹人厌的行为也可能正在促使大脑发育,可能很多家长都发现了孩子的这种毛病,家长最好不要轻易打扰自家孩子的玩耍过程。

最新最新资讯
推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