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什么有些女人在亲密关系中,很容易感到羞耻?
期经历对人影响的重大,为什么说幸运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因为早期的记忆决定了你,在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 关于男女平权互联网上有无数论调,女性权益确有改善,但幅度很小。 女性依旧在各种领域中承受着这样那样的限制,如在亲密关系中,很多女性并无法泰然自若地提出自己的需求,永远压抑着自己。 一旦谈起与亲密关系、性相关的话题,就会滋生出浓烈的羞耻感。每个人都需要依恋关系才有能量生活下去,所以谈论、寻找亲密关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为什么有些女人在亲密关系中,很容易感到羞耻?,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意大胆的陈述自己的需求、说明自己的想法?这并非与生俱来,是她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产物。 归根结底是社会环境不允许,社会群体意识改变具有滞后性。尤其是当这种改变会危及某个群体的即得利益时,他们就会更加抗拒改变,从而为改变制造更多的障碍。 长久以来,女性在亲密关系中都处于被压制的一方,通过压制女性,男性群体可以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如绝对的性忠诚;女性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义务,以使得男性拥有更加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日常生活的照顾等等。 如果鼓励女性理直气壮地提出她们的需求,势必意味着男性需要让出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当然不愿意,当然会变着法儿的阻拦。 虽然我们的社会表面上男女平等,但实质上依旧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过去女性要贞洁的思想价值依旧根深蒂固。 如果一个女性大肆谈论亲密关系、谈论自己的需求,一定会被钉上耻辱柱,众人的口水就能将她淹死。 况且大部分女性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决定了她们不太可能坚定的提出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需求,她们仅仅是意识到自己的需求都会产生深深的罪恶感。 羞耻感让她们产生我不重要、我不干净、我不配获得珍惜等大量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她们整体的人生。 男权主导的家庭中女性从小就被灌输“你不能……”、“你不应该……”、“你不可以……”的思想,致使这些女性从根源处就认为自己不配提出需求,那是不应该的,从而一步步巩固女性需求羞耻感。 当羞耻感笼罩全身的时候,女性会产生自己越来越小、不重要的感受,别人越来越大,什么都是对的感受。 即便成年以后,女性接触了另外一套价值体系的教育,但内心深处依旧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致使她们在亲密关系中畏手畏脚,甚至影响下一代的情感依赖模式。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早期经历对人影响的重大,为什么说幸运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因为早期的记忆决定了你,在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不被允许表达、需求无法满足的状况中时,自然就很形成自卑感、不配感,这种伤害像一粒种子一样在她的内心生长,愈演愈烈。 往后的生活里,每当有负面的事情发生,罪恶的种子就会被激活滋养一次。 这种心理模式当然不健康,但很多女性一生都难以逃脱这一束缚。难道身为女性就只能认命吗?当然不是,只要地球没毁灭,你就能做点什么。改变很艰难,但并非不可能。要治愈羞耻感的最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接纳自己。 羞耻感涉及到某人作为人类的身份认同,若你是一个当事主体一定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对自己耐心。耐心地去探索羞耻感的形成过程,并尝试修复。羞耻通常情况下有这五种来源: 遗传和生物学构成家庭起源社会期望和要求当前的个人关系我们自身 羞耻感不会一下就从自己的身上消失,甚至在你认识到它以后,在每一次提及的时候依旧会有强烈的不适感。 因此,你要记住我们不可能强迫我们喜欢或尊重自己。自我照顾、自我尊重认可是慢慢形成的,我们只能寻找方式慢慢修复自己。 起初探索咀嚼这一感受的时候,向伴侣提出自己需求的时候,会让你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但第二次,第三次,一次又一次你会感受到什么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不断地提醒你自己,身为一个人,你没有做错什么,你值得被爱。即便内心怀有羞耻感,也不要紧,这并不妨碍你是一个优秀的人。 放轻松,接受你原本的样子,按照能让你舒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此刻,接受你自己,哪怕只有一分钟。 -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