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不愿麻烦别人,从不发脾气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母亲
“其实我内心特敏感,根本不像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我很缺乏安全感,我想的是如果自己不够优秀,就没有人会喜欢自己。 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互动关系,彼此形成一个不平衡的能量场 ,通过“你来我往,礼尚往来”不断使之趋于平衡,从而形成一个连接,最紧密的链接莫过于亲密关系。 可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几乎从不麻烦别人,有什么委屈都一个人扛,也从不发脾气,他们强大到不依靠任何人,一个人撑起了这个世界。 这类人或许事业上无比成功,受到大家的敬仰,可是这样强大到能独自搞定一切,却从不去麻烦别人的人,背后都有让人惊讶的另一面,心理咨询师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几乎能猜中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其实我内心特敏感,根本不像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我很缺乏安全感,我想的是如果自己不够优秀,就没有人会喜欢自己。 所以只有一切靠自己,别人都觉得我独立,可我不靠自己又能靠谁……”“别人麻烦我时,我也会拒绝,当然我也从不麻烦别人,所以几乎没朋友,喜欢独处。骄傲又自卑……” 这才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外表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内心越是缺乏安全感。我们最常联想到的便是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也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一类人格,除了父母也是这类人格外,还有一种与母亲的教育直接挂钩。 之前我们有讲到过,母亲是“无条件的爱”的第一站,一个婴儿如果在早期没有得到母亲无条件的爱,早年患上心理障碍的比例要比普通人高90%,这一点似乎比父亲的影响更严重。 不是每个女性都能称之为“母亲”,换句话说有些女性虽然为人母亲,内心却还是个“小女孩”,不愿麻烦别人,从不发脾气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母亲,他们多半是由这两种母亲带大的。 控制欲强严厉的母亲 这类母亲自身也是一个女强人的形象,她们对自身十分严格,非常倡导独立和自由,在她们眼里只有自己优秀了才不会向别人卑躬屈膝,去麻烦别人,自己就能顶起半边天。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他们十分严苛,经常指责和批评孩子 ,甚至吼孩子、吵骂孩子,强迫孩子朝着自己认为的优秀标准来,殊不知孩子的心灵还无法承受这些,只是自以为是的对他好。 这样一来,孩子虽然很早就成熟独立了,但内心也极度缺乏安全感,为了变得“优秀”,去迎合母亲的标准,从而逼迫自己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去讨得母亲的认同和关心。 这类孩子长大后事业往往都很成功,也总给人一种完美的形象,但是由于压抑过深,总是小心翼翼地掩饰真实情绪,所以几乎不发脾气,给人很“成熟”独立的假象。 面对同龄人自然容易瞧不起他人,所以不愿意麻烦别人,而当面对老板或者是其他长辈,还习惯像童年一样扮演乖巧听话的“角色”来博取他们的喜爱,讨好上属,逃避可能的责难。 像这种教育下翻车的案例明星中有很多,就拿李某迪举例,母亲严厉的教育让他即使在记者怒怼时也“优雅地”从容应对,从不发脾气。他自己也说:“只有音乐是唯一能让他有点儿脾气的,之外的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 悲伤的可怜的母亲 同样是作为非安全依恋家庭类型的母亲,和上一种不同的是,这类母亲完全就是个反被照顾的“情绪巨婴”,她们无法应对人生的挫败,也没有信心能走向成功。 大多数时候给孩子留下的都是不快乐的形象,所以孩子往往认为自己有责任照顾“母亲”,帮母亲解决痛苦 同时也会潜意识里阻止自己走向成功和幸福,因为在他们的底层逻辑里,让自己过的“成功和幸福”似乎是对母亲的“攻击和抛弃”,只有让自己变得和母亲一样“自卑,不成功”才是对母亲的“认同”。 虽然理性上也知道只有努力变好才能帮到母亲,但事实是他们永远无法做到,因为人永远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永远是有边界的,我们没办法为别人的幸福负责,只有对自己的幸福负责。 这类孩子长大很容易发展成讨好型人格,习惯于用自卑和软弱来成全他人,老是越界不懂得拒绝,委屈自己帮助他人。 总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朋友解决痛苦,却不愿意麻烦别人来帮助自己,更别说对别人发脾气了,事实上脆弱的性格让他们根本不敢有“脾气”,也总是在人际关系中吃亏。 当你发现身边有个朋友几乎不发脾气时就要注意了,这个很大概率不正常,从来不发脾气的人往往很不好相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极度压抑自己并封闭自己,时刻都穿着“盔甲”、戴着面具生活,如果他内心善良可能不会影响他人,但如果内心潜藏着一颗“炸弹”,就会在关键时刻点燃伤害到身边最亲近的人。 所以当我们有情绪时,一定要找到一个宣泄口,不要以为发脾气别人就会“抛弃”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及时寻求帮助,因为这是与别人建立连接最好的方式。 - 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编辑 | 万安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