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营养素养+健康饮食,需从儿童开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健康所研究员张倩认为,《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更侧重于饮食行为,强调食物多样化,每日达到12种以上,每周25种;而且强调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里增加全谷物摄入,适量摄入鱼禽肉蛋、奶制品等。马冠生介绍,《学龄儿童膳食指南》重点推荐了5条平衡膳食准则。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学龄儿童营养不足依然存在,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营养素摄入不足还十分常见。另一方面,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增长趋势明显,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5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长宫国强在《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发布会上提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意味着每5个儿童青少年中约有1个超重肥胖。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为了进一步预防与控制儿童营养不良、肥胖、近视和保障儿童安全健康成长,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了《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以下简称《学龄儿童膳食指南》)。“这个指南是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一个好的补充,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儿童、对我们的家庭,还有社会、学校指明了健康方面的一个方向。”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说。

超半数学生有偏食挑食习惯,我国学龄儿童面临营养不足、隐性饥饿、微量营养素不足等挑战

学龄儿童是指从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陈永祥表示,目前中国和全球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新的“吃的问题”,即“隐性饥饿”。学龄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相对高于成年人,均衡营养是儿童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基础。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介绍,目前我国学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面临三重挑战,包括营养不足、隐性饥饿、微量营养素不足和超重肥胖。“这个时期儿童营养状况至关重要,如果营养不足或严重缺乏可以影响大脑和智力的发育、学习成绩、体格发育,甚至直接引起死亡。其主要表现为身高达不到应有水平,也会影响成年以后的工作能力和身高。如果生命早期以及学龄儿童时期的营养有问题,不仅会对生理和代谢产生影响,还会大大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马冠生说。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朱文丽也表示,肥胖本身就是营养不良的一种形式,有调查表明,多数小胖墩在能量过剩的同时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

《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指导指南(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总体膳食质量有所改善,但蔬菜、水果、蛋类、奶类及制品、大豆及制品摄入不足,烹调油盐摄入量高于膳食指南推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而最近一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还显示,6至11岁儿童在外就餐率为69.7%,12至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率为84.6%,6至17岁儿童青少年喝饮料达每天1次及以上的比例为15.5%。一项近期调查结果也显示,53%的学生具有偏食、挑食的行为习惯,62%的学生喜欢吃油炸、烧烤、甜食、碳酸饮料等食物。专家认为,这是导致学生营养过剩与营养缺乏并存的主要原因。

陈永祥认为,学龄儿童时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展食育教育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就是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根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提供更加科学规范具体的指导,突出强调了学生营养素养的提高、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注意体格监测等内容,并提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建健康食物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做到5条平衡膳食准则,提高孩子营养素养,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健康所研究员张倩认为,《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更侧重于饮食行为,强调食物多样化,每日达到12种以上,每周25种;而且强调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里增加全谷物摄入,适量摄入鱼禽肉蛋、奶制品等。马冠生介绍,《学龄儿童膳食指南》重点推荐了5条平衡膳食准则。

1.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总体来说我国学龄儿童目前营养素养水平还比较低。有研究发现营养素养和学龄儿童的膳食营养摄入密切相关,家庭食物环境会影响学龄儿童的食物选择,学校营养教育有助于改善学龄儿童营养素养和饮食行为。”马冠生表示,《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提出,让孩子通过认识食物了解食物与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建立为自己的健康和行为负责的信念;主动参与食物的选择和制作,学会阅读食物标签,学习营养和健康的相关知识,同时做到不浪费食物,进行食物合理搭配;同时,家庭和学校要构建健康的食物环境,除了提供平衡膳食之外,还应该通过营养教育行为示范制定食物规则等,来鼓励和支持学龄儿童提高营养素养,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2.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一日三餐是儿童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有大量研究表明,吃营养充足的早餐可以改善孩子的认知能力、降低超重肥胖风险,而在外就餐、常吃快餐特别是西式快餐会增加超重肥胖危险,过多摄入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会增加儿童慢性病风险。《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提出以下几条核心推荐:一是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二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三是早餐至少要包括谷薯类、蔬果类、动物性食物、奶类大豆和坚果这四类食物当中的三类及以上。零食建议可适量吃,在两餐之间,要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在外就餐时要注意合理搭配,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

3.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奶制品可以促进学龄儿童的骨骼健康;水摄入不足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学习效率和体能,足量饮水还可降低含糖饮料和能量的摄入,喝过多含糖饮料可增加学龄儿童患龋齿、肥胖风险;学龄儿童喝酒容易引起中毒及肝脏等其他脏器的功能损伤,并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甚至产生暴力行为。《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提出,天天喝奶,每天300ml及以上的液体奶或者相当量的奶制品;主动喝水,建议6—17岁年龄组的孩子每天喝800—1400ml白水,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含糖饮料代替白水;禁止饮酒或者喝含酒精性的饮料。

4.多户外活动,少视屏时间,每天6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增加身体活动可以促进学龄儿童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儿童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预防近视;睡眠不足则会影响学龄儿童身体健康。《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孩子应该累积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性活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比如强拉力器或者杠铃、俯卧撑,隔天一次,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静坐时间,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保证孩子的睡眠;家长、学校、社区共同建设积极的身体活动环境,鼓励孩子最好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比如打羽毛球、网球、跑步、游泳。

5.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膳食和身体活动是影响学龄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提出,一是要定期测量身高体重,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二是无论男生女生,青春期孩子都要正确认识体形,健康体形才是美的,过度爱美,采用节食等不健康方式减重,会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况;三是合理膳食,积极进行身体活动,预防营养不足和超重肥胖。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参与儿童肥胖的防控。

有数据显示,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不足率高达86%。张倩表示,孩子不仅要通过膳食指南培养合理膳食、饮食行为,也希望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做到吃动平衡,才能预防肥胖、保持健康,而且运动还能促进孩子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以及锻炼其意志力和社会融入能力,积极的身体活动和合理膳食对儿童青少年同样都很重要。

来源:中国妇女报

为了宝宝健康成长,这些小厨电需要提前准备?

为了宝宝健康成长,这些小厨电需要提前准备?

直到之后才发现日常的家用小厨电很难满足宝宝的饮食需求。所以今天我就把我个人觉得对于宝宝饮食更为关键的两款小厨电推荐给大家,所以一款加热速度更快的电热水壶就少不了了。斜刀和下刀能够充分搅拌食物并且将其引入到刀组附近。

注意!儿童泡沫地垫里的这种物质 可能危害宝宝健康

注意!儿童泡沫地垫里的这种物质 可能危害宝宝健康

当事人)因广告违法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团购详情(包括价格的组成等);月子管家一站式服务全天服务从孕期开始到坐月子坐好月子的秘密广禾堂中央厨房”中医把脉孕产体质分析1次(需提前预约其中使用“当事人没有医疗服务的相关资质:

过度工作、焦虑与心理健康危机如何引发全美教师离职潮

过度工作、焦虑与心理健康危机如何引发全美教师离职潮

越来越多的教师受困于超高的工作强度、较低的工资以及校内外的压力;莱斯利·艾伦(Lesley Allen)永远不会知道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她去年秋天最后一次恐慌症的发作。

四个生活习惯决定寿命,想要健康长寿,要谨记“三戒、四懂得”!

四个生活习惯决定寿命,想要健康长寿,要谨记“三戒、四懂得”!

易引发胆结石、增加体重、出现便秘、低血糖、心梗等。不利于口中食物和唾液淀粉酶的处不消化。长期如此会因食欲亢进导致肥胖:糖类过多摄入会使得肝脏合成脂类的作用增强。正常人在吃高糖饮食后的3个星期后,而高血脂的人吃高糖饮食的话。

构建和谐健康亲子关系,东关民族小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培训

构建和谐健康亲子关系,东关民族小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培训

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及心理素质,强化家长家庭教育理念。东关民族小学联合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了一次家庭教育指导培训,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参加课程。本次培训由家庭教育指导师王新华老师。

建议更年期女性:日常多饮5种“茶”,或助调理血气、有益健康

建议更年期女性:日常多饮5种“茶”,或助调理血气、有益健康

日常也会把茶叶作为养生保健植物来坚持使用,女性朋友在这期间可以适当饮用这几种茶。或助调理血气、有益健康。也能够起到养肝明目、滋补肾脏的功效,生活当中坚持使用枸杞红枣茶,也能够起到美容养颜、抗衰老的功效。

成武自齐实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成武自齐实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意识和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武自齐实验学校特邀国家心理咨询师万秀文在报告厅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激发学生们进一步认知并探索自我的兴趣和信心。

快乐成长,健康相伴——盱眙县马坝镇中心幼儿园开展“六一”体检活动

快乐成长,健康相伴——盱眙县马坝镇中心幼儿园开展“六一”体检活动

为了解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呵护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进行“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安静有序的排队,医生们耐心的为每位幼儿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老师们用鼓励、表扬的方式给予幼儿心理疏导,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检查氛围,整个体检过程非常顺利。

血液粘稠会导致脑梗吗?如何让血液通畅更健康?

血液粘稠会导致脑梗吗?如何让血液通畅更健康?

上了年纪的人本身血液就粘稠,起床过程中也没有掌握技巧,经常快速起身,在动作速度快时指标不稳定也会带来影响。为了避免血液粘稠如粥或者局部的斑块脱落让大脑血管堵塞,狭窄引发脑梗,起床时速度要放慢。

人过50岁,就步入疾病高发期?为了健康,饮食要注意哪些?

人过50岁,就步入疾病高发期?为了健康,饮食要注意哪些?

而懂得保养身体的人会饮食调节好,就算想要吃肉来补充蛋白质,也会挑选清淡的瘦肉,不容易获取里面的胆固醇,脂肪等让血液变得粘稠或者影响血压变化,身体各项指标稳定是防止慢性疾病入侵,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最新健康资讯
推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