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内卷正在影响孩子的健康,初中生,只能靠牺牲睡眠换取成绩?
没讲几句就聊到了孩子的学习问题,不免觉得当下的家长和孩子都太过辛苦。家长们对于孩子成才的强烈渴望大大促进了内卷趋向 正所谓望子成龙,也让家长和孩子不得不继续无止休的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也应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前阵子受亲戚邀请到她家坐坐,孩子初三了,马上中考,压力大,功课也多。我到的时候亲戚夫妇俩都来欢迎,孩子却没动静,到她房间一看,正趴在桌子上打盹,灯也亮着。推了推她没醒,显然是睡熟了。低头看看表,已经是夜里十二点了。 夫妇俩看到孩子睡着了,丈夫叹口气,把孩子抱到床上去了。回到客厅说些闲话,没讲几句就聊到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孩子理科薄弱,说到数学小夫妻都是摇头,双减下来,补习班难找了,只好自己上阵,怎奈水平有限,总怕是白费力气。 说到这里话题僵住了,显然压力大的不仅仅是孩子。这时,也许是声音太大,孩子迷迷糊糊醒了,爬起来又继续写他的卷子。 我一看时间,一点多了, 往外看看是漆黑一片,只有孩子的屋里台灯还亮着,我们三个大人在旁边大眼瞪小眼。不免觉得当下的家长和孩子都太过辛苦。 高度内卷深深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正像我亲戚家的女儿一样,许许多多的孩子同样承担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依我看来,这份压力的主要来源并非学科本身的难度,而是无尽的衡量比较。 考试按分排次后,排次靠后的除非完全不在乎,不然总会伤心,因为无论是被呵责或是被无视其实都是一种伤害。而现在的考试强度与过去也不可同日而语了。成绩差些的,心灵脆弱些的无疑会因此深受打击。 脱离靠后排名的方法是好好学习,是补习班,是牺牲睡眠,而那些成绩好些的为了不被挤到后面的方法也是殊途同归,是好好学习,是补习班,是牺牲睡眠。 如此一来,身体健康也受了损害。 有调查显示,初高中生的抑郁症比例有上升趋势,我想这大概是心理压力和生理疲倦的双重作用所致。升学的压力好似一柄利剑,时刻悬在孩子和家长的头顶上。家长们对于孩子成才的强烈渴望大大促进了内卷趋向 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家长往往对自家孩子寄予厚望,盼望着孩子有出息。 为了孩子有出息,家长们往往不会吝惜在教育资源上的投入,一如古代宗族渴望家里能出个状元,当今的家长也渴望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于是各种形式的补习应运而生:网课、一对一、家教,光盘等等。 更有家长斥重金将孩子送入如衡水,毛坦厂这样的专为高考而建的工厂式学校。 虽然投入未必就有回报,但家长们还是前赴后继。 高考,中考人数的逐年增长,无疑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让家长和孩子不得不继续无止休的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但是在这个循环中,虽然有一些努力的天才脱颖而出,但更多的还是无缘名校的普通学生。家长目光往往放在成功者身上,单从招生比例就确定了成功者终究不会是多数。面对内卷的大环境,到底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明白,作为个体的我们,很难改变大环境,积极适应大环境,才是比较合理的思路。 有的孩子学习到日夜不分,极大地损害了身体,而也有的孩子对学习不屑一顾,整天疯玩。这两种状态都不能算健康,都是需要矫正的。 1、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心理疏导 人的价值不能光凭成绩划分三六九等,唯成绩论不可取,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别让孩子做了成绩的奴隶。 同时,也应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不愿学习的孩子一般有两类,一种是本身对学习有厌恶情绪,另一种则是在其他兴趣上投入的时间过多,无心学习。 对于前者来说,言传身教比单纯的责骂效果好得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家长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时,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也会弱化很多。 而对于后者,家长应考量孩子的兴趣是简单的涉猎还是深入地探索,以及是否有相应的天赋。而后再确定相应的对策。 2、鼓励孩子的兴趣,发掘孩子的潜能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儿童是无价之宝,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与之相比拟的宝物。孩子有着很大的可塑空间,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为之付出精力,不妨多鼓励孩子,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孩子闲暇时在探索兴趣的道路上有所发现和体会,何乐而不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升学的道路,兴趣也应适度,尽管有人光凭兴趣就闯出了一片天地,但是升学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依然是最优解。 3、培养孩子的专注性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因一些旁枝末节而走神,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不少孩子正是因为走神,使得学习时间虽长,有效时间却很短。使得他们完成的作业质量不佳,睡眠也因此受影响。 而因为缺乏睡眠,走神的可能性又大大增加,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因此,培养孩子的专注性很有必要,可以通过限定时间完成任务给予奖励等方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加孩子的专注度。 4、尊重孩子 过去有新闻报道过,一母亲常因孩子成绩不理想而大加责打,孩子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家长也没有察觉,直到孩子跳楼身亡后才追悔莫及。 作为家长,不能把孩子当成单纯的考试机器,当孩子成绩不佳时不要一味斥责,应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同时留意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时与孩子谈谈心也有利于巩固亲情,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世事随时移,日新月异,现在的孩子比起过去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但也面对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茁壮成长,并在未来有光明的前景,于是我们让孩子广泛参加各类兴趣班,补习班,如果只有我们自己这么做,孩子当然显得出类拔萃,但当所有人都这么做时,就形成了内卷。 现在已经不是你做了你会领先,而是你不做你就会落后。如此一来,家长和孩子都为了名校,好前景而疲于奔命,而忘了幸福生活的本质。 现在不少家庭关系因为孩子的成绩而阴晴不定,好则喜笑颜开,坏则阴云密布,而亲子间的互动却少得可怜。我有问过另一位妈妈上次和孩子出去一起玩是什么时候,她面露难色,显然是记不得了,但问到孩子平时都做了什么时,却对孩子上了什么课,拿到了什么证书如数家珍。 这样的亲子关系显然也是不健康的。当你躺下后,看到孩子房间的灯还亮着,而你辗转反侧,根本睡不着时,不妨走过去,说一句:早点睡吧,孩子。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