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离婚冷静期”更需要“生育冷静期”,没做好准备不要生育孩子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如今父母不负责任地生孩子,这个家的父母在根本没有能力抚养的情况下马不停蹄地生了7个孩子“无法好好抚养但却又无节制地生孩子,父母只管生孩子不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

有没有想过,“生育冷静期”也会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和“离婚冷静期”相似的概念:“生育冷静期”,相比于离婚冷静期,生育冷静期更值得我们的重视。

因为结婚、离婚是夫妻双方的事情,而生孩子涉及到的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为人父母也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确实,如今父母不负责任地生孩子,生了孩子又不进行必要的管教,这样的社会现象比比皆是。

家贫且生,其实对于父母和孩子是双向的负担

荣获奥斯卡奖项的电影《何以为家》电影情节写实且令人动容,可谓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影片中以一个十二岁的男孩赞恩角度出发,他淡定地在法庭上回答法官:

“我要起诉我的父母。”

“因为他们生了我。”

为何一个12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大逆不道”话呢?

赞恩的童年并不想大多数孩子那样幸福无忧,他出生在黎巴嫩的贫民窟,战火的硝烟和缺衣少食就是他生活的主旋律。

这个家的父母在根本没有能力抚养的情况下马不停蹄地生了7个孩子,还经常打骂虐待孩子。

赞恩的苦难源自于父母的无力抚养,但是却做出生育的决定上。

生而不养,实际上是孩子的灾难

相比养育孩子,生孩子似乎简单很多,很多家庭觉得就是添双筷子的事,等到生下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将为了一己之私将一个鲜活的生命弃之不顾。

电视剧《安家》中的房似锦是有现实的原型存在的。

她一生下来她妈妈就要把她扔到井里,是爷爷把她救了下来。从小她妈妈也非常嫌弃她,没有照顾关心过她,即使成绩优秀也不让读书。

长大之后房似锦走出农村到大城市工作赚钱之后,还一直被她妈妈压榨,不定时的要钱。

无法好好抚养但却又无节制地生孩子,这不仅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孩子成长的压迫和剥削。

像房似锦这样的情况有很多,父母只管生孩子不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更不乏很多被遗弃的孤儿,从小都没见过亲生父母。

养而不教,等于毁掉了孩子

每个人都可能会为人父母,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胜任这个岗位,所以教育好孩子也尤为重要。

还记得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的事件吗?

他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的儿子,自幼时在音乐方面就很有天分,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无忧无虑。

因为李双江老来得子,这夫妻俩对孩子舍不得打、舍不得骂,李天一的性格嚣张跋扈。

骄纵之下,李天一在15岁那天无证驾驶,把一对夫妻打到头破血流。此后被送到收容所管教一年之久。

但是这一年的管教并没有多大用处,也没有给父母的教育敲响警钟。出狱后没多久又和朋友侮辱了一个女孩,这回被判刑10年。

每一个顽劣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不作为的父母。

如鲁迅先生所言: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之后,也做不了人。”

面对生育孩子方面的诸多问题,父母应该注意做好什么准备

1)生育孩子前做好充分准备

不要随便生孩子,是对孩子的基本尊重,也是作为成年人的基本责任。

生孩子可能会给你的人生、家庭带来重大转变,不是脑袋一热就能决定的事。

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但是父母是抚育孩子生命并且决定他今后人生的人。生孩子养育孩子是一件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事,所以在有生孩子的想法之前,要再三深思熟虑:

“我们的生理情况是否健康?”

“我们的心理条件是否成熟?”

“我们的经济条件能否承担?”

“我们是否能接受且养育好一个孩子?”

充分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才能对得起孩子日后喊的那一声“爸爸妈妈”。

2)不负责任地生育不如做个丁克

现在社会上的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丁克,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无法生孩子,或者是不想生孩子,怕承担更多的责任,导致生活质量变差。所以他们选择过另一种更自由自在的家庭生活。

很多人都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评这样的丁克家庭,但是丁克家庭比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就随便生孩子的父母更要好的多。

正如《何以为家》中说道:不负责任的生育,等同于一场谋杀。

丁克家庭的不生孩子,至少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

3)选择生育,那就要做合格的父母

生孩子前,请仔细想好;生下来后,也请给予认真的爱和负责任的心。

身为父母应该明白,家庭并不只是孩子的一个栖息地,一个容身之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应该是充满温暖和爱的地方。

李玫瑾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

“早年不被善待的孩子,长大后你别指望他会善待这个社会。任何人碰到他们,都是灾难。”

希望父母在选择生孩子之前给自己设置一个“生育冷静期”,避免孩子的出生带着情绪化的因素,不随便辜负每条鲜活可爱的生命。

这三种水有细菌,平时别给孩子喝,里面有细菌

这三种水有细菌,平时别给孩子喝,里面有细菌

哪几种白水不能给孩子喝,那么家长就不要再给孩子喝这样的水了,长期喝这样的水就会特别容易导致宝宝患上肾结石,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喝热水,其实妈妈们的奶水就可以满足孩子的用水量,家长在喂孩子喝水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和考虑。

孩子面对普通话和方言究竟该说哪一个?别让语言执念限制孩子成长

孩子面对普通话和方言究竟该说哪一个?别让语言执念限制孩子成长

发现孩子一点普通话都不会说。家中的老人不会说普通话,和公婆提出了让孩子以后多说普通话的要求,父母需要注意方言和普通话其实并不冲突,让孩子只学一种语言其实是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又教育儿子一定要会说当地的粤语。

12岁男孩一天3次母乳,舍不得退出孩子生活的父母,对孩子是伤害

12岁男孩一天3次母乳,舍不得退出孩子生活的父母,对孩子是伤害

给宝宝断奶是每一个妈妈都会经历的阶段。许多妈妈为了孩子今后更好的成长也只能是忍下心来。看着孩子断奶时整宿哭闹不睡觉,孩子每天还是要喝母乳才能满足,断奶其实是考虑到孩子的长期的生长发育。长时间以母乳为主不利于孩子吞咽功能的养成和牙齿的发育。

“你要我这样我偏不”叛逆娃养成的背后,父母不妨试试登门槛效应

“你要我这样我偏不”叛逆娃养成的背后,父母不妨试试登门槛效应

王姐和丈夫琢磨着想为女儿先报一所钢琴班进行基础的练习。希望女儿在奖励的吸引下能够慢慢地爱上钢琴。这时候的一些父母可能会选择一些强制的手段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去实现自己定下的目标,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并完成呢”

孩子从小就自私?分析“儿童认知理论”,培养孩子的多元思考能力

孩子从小就自私?分析“儿童认知理论”,培养孩子的多元思考能力

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必须通过实验建立儿童行为和不同阶段思想之间的联系。目的是通过这种实验进一步分析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多元思考能力之间的关系,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两个经典实验。

内疚与焦虑 孩子的“屏幕时间”有多危险

内疚与焦虑 孩子的“屏幕时间”有多危险

给孩子一个iPad是能保证自己拥有一段不被打扰的时光最好的方法,电子产品已然变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核心矛盾,但他们普遍不太懂技术而不太清楚电子产品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磨蹭孩子难有大出息?所谓“从小看到老”是个坑,家长别往里钻了

磨蹭孩子难有大出息?所谓“从小看到老”是个坑,家长别往里钻了

父母不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没信心,更不应该因为孩子的一时磨蹭而否定了他的一生。妈妈嫌弃孩子吃饭磨蹭,孩子听着妈妈的训话仿佛习惯了一般:让妈妈别再说孩子了,父母更应该知道孩子磨蹭的原因:实际上搞清楚孩子为什么磨蹭才是关键。

不顶嘴的孩子更危险?娃挨骂后的表现,暗示性格差异,父母要注

不顶嘴的孩子更危险?娃挨骂后的表现,暗示性格差异,父母要注

天底下每一对父母都有一个相同的心愿——希望孩子乖巧懂事。认为不顶嘴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往往孩子在挨骂后的表现能够暗示他们内心的性格差异。轩轩妈妈对于儿子的性格也感到很欣慰,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不顶嘴是懂事听话的象征。

“爬够再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不用10年,会出现几个差距

“爬够再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不用10年,会出现几个差距

孩子在爬行的时候能刺激的逻辑能力。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学习爬行,让孩子爬够500个小时对孩子肌肉的锻炼,不爬就走的孩子容易在阅读的时候出现漏字错行的现象,而从小爬行足够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也会比较吃力。

0~1岁宝宝视力发育表出炉,妈妈“3玩两不做”,有助孩子视力

0~1岁宝宝视力发育表出炉,妈妈“3玩两不做”,有助孩子视力

孩子在胎儿期就已经有感受光的能力,这时候孩子就可以看到纸箱的距离,妈妈要想孩子以后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避免两个伤害孩子视力的做法,孩子满月之后就可以买一个挂在孩子头顶上的镜子。这样能让孩子非常专注地用眼睛去聚焦去寻找。

最新最新资讯
推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