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的孩子怎么管?这6种方法可以试试

不少老师往往把他们的淘气、打闹、喜欢搞”幼儿的许多行为与普通幼儿的表现并没什么两样,不听话往往反映出孩子有主见,好争斗则体现出孩子有进取心等。一些过分调皮的孩子被盛怒之下的老师动用了消极的教育方式―――孤立他们。

孩子哪儿不淘气、调皮的,尤其是男孩子,有时好话说尽,还是没啥效果;有时候凶巴巴,他们也不见得怕。该怎么办?老师和家长不如试试这6种方法。

1.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幼儿的“调皮”行为

对于“调皮”幼儿,不少老师往往把他们的淘气、打闹、喜欢搞“恶作剧”等行为看成是有意破坏、捣乱,并随意扣上“坏孩子”的帽子,这势必给幼儿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其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便不难看出,“调皮”幼儿的许多行为与普通幼儿的表现并没什么两样,只是程度上更强烈一些;许多“调皮”行为还蕴涵着积极向上的因素,如好玩、好动、好问是探索求知的表现,不听话往往反映出孩子有主见,好争斗则体现出孩子有进取心等。只是当这些表现不分场合、时间或者强度过大时,就需要我们理智地对待,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

2.区别对待,多给“调皮”幼儿一份关爱

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过分调皮的孩子被盛怒之下的老师动用了消极的教育方式―――孤立他们。

实践证明,被成人或集体厌弃的幼儿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这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离我们预期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

要知道,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时时关注调皮孩子的言行,了解他的内心需求,宽容他的幼稚无知,尊重他的个性特点,甚至允许他暂时犯一些错误。

有一个叫洋洋的男孩,他很喜欢捣乱,活动时常常打打闹闹,攻击性很强。经了解,他母亲改嫁,父亲常年工作在外,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因此,跟他相处时,更应该像母亲一样去关心他,与他亲近,使他感到“老师是爱我的”,这样他就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因此,当“调皮”幼儿的行为出现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冷静,然后做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寻找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分别对待。

如果是幼儿正常的年龄特征表现,比如,幼儿以为好玩而为之的“恶作剧”应给予理解与引导;如果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建议家长采取“冷处理”、精神鼓励等方法,对于“霸道”的幼儿,可用榜样说服法、诱导法等等。

3.防患于未然,多用暗示的方法,引导幼儿自觉改正

有的幼儿表面上对自己的问题行为表现得满不在乎,但他的内心是隐藏着要求改进的愿望的。

因此,当孩子的调皮行为刚冒头或出现反复时,我们可以用摇头、眼神暗示其停止。

如在上课时,当调皮幼儿用手戳别的小朋友时,老师可以用眼神暗示或走到他跟前将他的手放回腿上,以此让幼儿自己意识到不对,并能自觉改正。又如在区角活动时,老师看到有些幼儿随意走动、捣乱,可以问幼儿:你在玩游戏吗?你想扮演谁?你会玩益智区的棋吗?然后根据他的愿望安排到相应的活动区活动。

4.让幼儿在感受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让孩子感受行为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其明辨是非,自觉纠正。

小辉今年六岁了,有一天早上,妈妈送他来的时候,悄悄拿出一辆玩具小汽车对老师说:“这是昨天放学回家时,我发现孩子拿的,我很生气,给小辉讲了很多道理,可他就是不听,原因是他太喜欢了,没办法,只好瞒着他拿来了。”老师没有马上收回玩具,而是耐心做好了她的工作。

然后,老师有意把小辉每天都玩的变形玩具藏了起来。果然,下午区角活动时,小辉一打开箱子就发现变形玩具不见了,他急得到处找,找不到就跑来报告了:“老师,班里的变形玩具不见了!”

老师假装惊讶地说:“是吗?是不是哪个小朋友太喜欢了,就拿回家去玩了,这样别的小朋友不能玩了,多着急呀。”接着又说:“刚才有的小朋友来说,他喜欢玩的玩具小汽车也不见了,不过,老师知道,拿玩具的小朋友明天肯定会送回来的,不然,喜欢玩这些玩具的小朋友发现玩具没有了该多难过呀。”

第二天,小辉主动送还了玩具,以后再也没有随意拿走东西。就这样,老师以“遗失”变形玩具为契机,让幼儿体验了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愉快,并主动自觉地改正了错误。

5.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挖掘“调皮”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调皮”幼儿虽然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但同样也有许多积极、可贵的地方,如好问、好探索、有主见、较聪明等等,我们要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

有个叫尚尚的男孩,上课时经常不举手就突然提问题,打断老师的话,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他有较强的表现欲,就是不善于控制自己。于是,老师便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聪明,反应快,老师喜欢你,如果你能守纪律,等老师讲完了再举手提问题,老师就更喜欢你了。”结果他真改掉了这一毛病。

由于孩子自制力较差,老师还有意让他在活动区里当“交警”值班,他认真负责,坚持到底,小朋友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而使他体验到了战胜自我的愉快,越变越好。

6.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玩乐和“发泄”的机会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而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学具,让幼儿有东西可玩、可操作,这样,他手里有“事”干,就不会到处乱跑了。

“调皮”幼儿往往精力过剩,我们应创造条件,允许幼儿把剩余精力“发泄”出来,如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允许他们跑、跳,带他们玩一些活动强度较大的游戏等。

对于那些聪明、“鬼点子”多的调皮幼儿,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努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孩子的一些过分调皮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有时情况有了好转,过一阵子又会出现反复,如果一时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

因此,对待“调皮”孩子,教师和家长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时改不了的要耐心等待,积极引导,要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孩子总有变好的一天;而暂时改变了的要注意巩固,不断强化。只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最终总会收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本文来源网络,仅作交流、学习之用,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您可能还想看以下内容:

“放养”要适度,不能变“放任”

36个计策,培养乐观自信的孩子

比赞美更重要的,是“看见”孩子

孩子受欺负的时候,你还能冷静吗?

幼小衔接的3个关键攻略

比“离婚冷静期”更需要“生育冷静期”,没做好准备不要生育孩子

比“离婚冷静期”更需要“生育冷静期”,没做好准备不要生育孩子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如今父母不负责任地生孩子,这个家的父母在根本没有能力抚养的情况下马不停蹄地生了7个孩子“无法好好抚养但却又无节制地生孩子,父母只管生孩子不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061:青春期叛逆中这一类最可怕,13-18岁孩子家长定要看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061:青春期叛逆中这一类最可怕,13-18岁孩子家长定要看

父母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规律决定的”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这三种水有细菌,平时别给孩子喝,里面有细菌

这三种水有细菌,平时别给孩子喝,里面有细菌

哪几种白水不能给孩子喝,那么家长就不要再给孩子喝这样的水了,长期喝这样的水就会特别容易导致宝宝患上肾结石,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喝热水,其实妈妈们的奶水就可以满足孩子的用水量,家长在喂孩子喝水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和考虑。

孩子面对普通话和方言究竟该说哪一个?别让语言执念限制孩子成长

孩子面对普通话和方言究竟该说哪一个?别让语言执念限制孩子成长

发现孩子一点普通话都不会说。家中的老人不会说普通话,和公婆提出了让孩子以后多说普通话的要求,父母需要注意方言和普通话其实并不冲突,让孩子只学一种语言其实是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又教育儿子一定要会说当地的粤语。

12岁男孩一天3次母乳,舍不得退出孩子生活的父母,对孩子是伤害

12岁男孩一天3次母乳,舍不得退出孩子生活的父母,对孩子是伤害

给宝宝断奶是每一个妈妈都会经历的阶段。许多妈妈为了孩子今后更好的成长也只能是忍下心来。看着孩子断奶时整宿哭闹不睡觉,孩子每天还是要喝母乳才能满足,断奶其实是考虑到孩子的长期的生长发育。长时间以母乳为主不利于孩子吞咽功能的养成和牙齿的发育。

孩子从小就自私?分析“儿童认知理论”,培养孩子的多元思考能力

孩子从小就自私?分析“儿童认知理论”,培养孩子的多元思考能力

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必须通过实验建立儿童行为和不同阶段思想之间的联系。目的是通过这种实验进一步分析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多元思考能力之间的关系,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两个经典实验。

内疚与焦虑 孩子的“屏幕时间”有多危险

内疚与焦虑 孩子的“屏幕时间”有多危险

给孩子一个iPad是能保证自己拥有一段不被打扰的时光最好的方法,电子产品已然变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核心矛盾,但他们普遍不太懂技术而不太清楚电子产品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磨蹭孩子难有大出息?所谓“从小看到老”是个坑,家长别往里钻了

磨蹭孩子难有大出息?所谓“从小看到老”是个坑,家长别往里钻了

父母不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没信心,更不应该因为孩子的一时磨蹭而否定了他的一生。妈妈嫌弃孩子吃饭磨蹭,孩子听着妈妈的训话仿佛习惯了一般:让妈妈别再说孩子了,父母更应该知道孩子磨蹭的原因:实际上搞清楚孩子为什么磨蹭才是关键。

讲师德故事 展教师风采——灞桥区灞桥街道中心幼儿园师德师风展播

讲师德故事 展教师风采——灞桥区灞桥街道中心幼儿园师德师风展播

在一次又一次的赛教中获得课程设计的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培训中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在一次又一次的突发事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老师要有工作的上进心和积极心。我更加虚心学习、实践。

不顶嘴的孩子更危险?娃挨骂后的表现,暗示性格差异,父母要注

不顶嘴的孩子更危险?娃挨骂后的表现,暗示性格差异,父母要注

天底下每一对父母都有一个相同的心愿——希望孩子乖巧懂事。认为不顶嘴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往往孩子在挨骂后的表现能够暗示他们内心的性格差异。轩轩妈妈对于儿子的性格也感到很欣慰,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不顶嘴是懂事听话的象征。

最新最新资讯
推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