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答| 不想发火,但就是没办法和叛逆的孩子好好说话

再看到她房间不收拾、说话没礼貌,没办法和叛逆的孩子好好说话是很常见的父母困境,发火已经成为了一种你和孩子相处的习惯模式;孩子很快就学会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二是父母是否有好好说话的信念,有不少父母其实是因为缺乏好好说话的习惯和信念。

改变说话习惯不容易,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困境。

问题:

女儿上初二,正处于叛逆期。我们以前关系不错,挺亲近的,但是这两年越来越没办法交流。每次我都是做好心理建设才能去爱她,可是她那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我的心就开始冷,再看到她房间不收拾、说话没礼貌,作业不好好完成,火就腾得升起来,一说她,她就回呛,气得我真想打她。都说心平气和才能做好父母,为什么孩子要给我设这么难的任务呢?

回答:

谢谢你的信任。

没办法和叛逆的孩子好好说话是很常见的父母困境,造成这个困境,有一些常见的原因,比如:

面对爱答不理、出言不逊的孩子,感到很挫败;

认为孩子应该尊重大人;

发火在短期内容易看到效果,孩子年龄越小,这种方法越有效果;

相信唯有发火才能坚定地表达出我们的态度;

发火已经成为了一种你和孩子相处的习惯模式;

认为发火是唯一的选择;

上一辈也是用发火、发脾气、大喊大叫的方式和我们沟通的,这是我们从家庭中学到的说话方式;

……

但是,发火确实效果不佳。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青春期的孩子越大就越不会对你的脾气“感冒”。发火没有用,它还会点燃新一轮的僵持和斗争。另外,它是一个“现世报”,你经常发脾气,孩子很快就学会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

现在有很多父母都接受一个道理:要好好说话,要脾气平和,但是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让我们选择“发火”。我想这里面涉及到的是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父母有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二是父母是否有好好说话的信念。

如果总是情绪失控,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健康人士来处理,但是,有不少父母其实是因为缺乏好好说话的习惯和信念。

知道和信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经常觉得,好好说话是修养,是需要付出更高成本的,是进步的方向,说的更直接一点就是,它是可做,也可不做的事情。所以,一旦生气、沮丧、疲劳,或者不想对孩子好时,你就会选择更简单更直接的做法:发火。

何况,对孩子发火表面上不会有太大风险和成本。

当然,现实并不是如此,经常对孩子发火,付出的成本比你预想要大得多:你会对这段亲子关系感到无奈、你会对自己的做法内疚,你会对父母这个工作缺乏成就感、你会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仔细回忆一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触:当你好好跟孩子交流,而不是指责、批评、发火时,孩子的表情、言语回应是不一样的?只是我们缺乏耐心,一旦遇到挫败,太快选择放弃,反而破坏了本来向着良性发展的关系。

如果你从内心相信好好说话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你会拿出更大的决断力放在这上面的。

“从初一到高三,这六年里,我一直是用意志力来和叛逆女儿沟通的。”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私下告诉我。事实上,和叛逆的青少年相处,负责的父母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心力。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困境。

如果你立志要好好说话,不大喊大叫,就去真正行动。

这里有几个小窍门可能能帮到你。

比如:

用提问来代替发火:你是怎么想的?这种做法未必能打开孩子的心扉,但起码可以让你打开自己的内心,对孩子有一些好奇,给彼此留一点相互了解的机会;

不要把孩子对你的不恭看作是针对你、存心惹你生气。我们经常会有这种错觉,其实别人做很多事情都跟我们无关。相信孩子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内心挣扎,这会让你不那么轻易就怒火中烧;

想象你正在参加亲子真人秀,有一台摄像头24小时对着你;

该走开就走开,该幽默时就幽默一下;

回忆上一次发火,你真的觉得都是孩子做错了吗?是否有新的观点看待这个事情?

……

你知道的,改变说话习惯是不容易的,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坚持下去,就是要多多原谅自己——又发火了,没事,调整回来,继续走回好好说话的路。

作者简介:

尹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硕士,相信“痛苦的背面是力量”。

本栏目以公开回信的方式回答读者有关亲子、情感、自我成长等问题,您可写下自己的困惑发送邮箱:yinlin@thepaper.cn。我们将对来信进行匿名处理,并隐藏关键隐私信息,以分享给有类似困惑的朋友,若您实在不愿公开发布,请在来信中注明。

面临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父母必须要做出五大改变

面临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父母必须要做出五大改变

都说自家乖巧的孩子,孩子的叛逆也是在告诉家长们”青春期的孩子想要的是家长把他当作朋友或同龄人来对待!要和孩子做朋友,理解孩子的内心“允许孩子说不。不要在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和孩子谈条件,这会让孩子非常难受,有的孩子还会采取对抗方式回应。

孩子身上的这3个“生命线”,父母打不得

孩子身上的这3个“生命线”,父母打不得

家长平时经常会被孩子的行为气的想要动手。平时看到孩子做了一些出格的事情,很多家长顺手就对着孩子的后脑勺扇了过去,妈咪打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要对后脑勺部位下手,小姨又气又想笑的用手指戳了一些彭彭的太阳穴。耳朵也是一个比较经常被打的部位。

六一快乐!儿童节,带着孩子打一场乒乓球吧!有六大好处!

六一快乐!儿童节,带着孩子打一场乒乓球吧!有六大好处!

乒乓球所特有的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决定了参与者在许多方面均可受益,提高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孩子眼球中关键的部位如睫状肌、晶状体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且脑神经迅速做出判断有利于增强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朱永新: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孩子的模样,就是明天共和国的模样

朱永新: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孩子的模样,就是明天共和国的模样

今天的孩子的模样就是明天共和国的模样——为什么要强调儿童优先。今天的儿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儿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关爱和重视,而真正从法律意义上承认儿童的权利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

成年后和妈“不亲”的孩子,从小就有信号,当妈的一定要上心

成年后和妈“不亲”的孩子,从小就有信号,当妈的一定要上心

许多家长都害怕孩子与自己不亲近。不要不关心孩子的感受,这原本是孩子在父母身边欢快日子,孩子肯定与父母有着某种隔阂,妈妈是否能经常陪在孩子身边,与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即是妈妈是孩子就亲近的人。

她不是女明星的孩子,也值得一个热搜

她不是女明星的孩子,也值得一个热搜

明天就是儿童节了“但今年的儿童节有点奇怪”一群成年人疯抢儿童套餐“交替高抬手,儿童节真正的,唱歌跳舞搞表演神色坚毅表情到位大人满脸困惑这些未经世事的孩子真的懂这首歌吗面对孩子大人习惯于俯视只要我们蹲下来试着去倾听就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

父母和老师应少对孩子评价“其实一点也不难”

父母和老师应少对孩子评价“其实一点也不难”

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帮助孩子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而言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感受——孩子有可能会认为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不是为了帮他们解决。

儿童节将至 成都的这个检察院为孩子们制作了法治教育动画片

儿童节将至 成都的这个检察院为孩子们制作了法治教育动画片

儿童节将至 成都的这个检察院为孩子们制作了法治教育动画片“成都武侯区检察院举行《校园法治小先锋》第二季出版发布会,团队成员首次现场公开播放了《校园法治小先锋》第二季第一集《网络陷阱》。

有3类孩子,小时候看似聪明,长大后多半没出息,现在改还来得及

有3类孩子,小时候看似聪明,长大后多半没出息,现在改还来得及

毕竟孩子若是有所成就,另一方面孩子的人生也有所保障,可能小时候看起来挺聪明的,为什么有些孩子小时候看起来挺聪明机敏的?有些孩子看起来小时候特聪明。孩子未来有没有出息,她着重讲了3种小时候看起来比较聪明,但长大后却难有成就的孩子。

2022年农历六月男宝宝取名 虎年气势磅礴的男孩子好名分享

2022年农历六月男宝宝取名 虎年气势磅礴的男孩子好名分享

2022年农历六月男宝宝取名 虎年气势磅礴的男孩子好名分享,在这个季节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憧憬着爱情,有很多天性浪漫的男宝宝会在在给懵懂的季节诞生,寓意着男孩子在未来能够成为一个浪漫帅气的男子,指男孩胸有抱负之义“

最新最新资讯
推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