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被自己的子女厌恶怎么办?请坚持做好两点,会有转机

你无需过度的要求不孝顺的子女善待你,当他们无缘有讨厌你的时候,已然罔顾了道德规范的约束,此时你唯有做好分内的事,才能坦然的面对一切,更无惧周围人的议论。

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逃避。

然而在衰老的过程当中,人的心理会出现许多变化,尤其是身份角色上的转变,更是会让许多人萌生出茫然或是不知所措的感觉。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身体机能也会逐渐下降,在此情景下,许多老人都觉得自己不中用了,再也不像年轻时那样活力满满,此时的他们很容易陷入到焦虑或是自怨自艾的状态里。

子女态度的转变也会让许多老人倍感不适,如果老年人晚年被子女厌恶,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老年期特有的心理变化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son)提出了人格八阶段发展论,老年时期也叫作成年晚期,这一阶段的个体将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悲观,失望,矛盾等情绪都要一一消化,最关键的是,老年人需要接受自己的生命即将消逝这一事实。

不同的老年人对死亡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年轻时开朗大方,对一切事情都满不在乎,可他们年老了之后却怎么都无法接受生命的离去,甚至会钻牛角尖,而有些人年轻时不喜言谈,可他们到了老年阶段反而豁达了起来,以至于可以坦然的面对生死,不纠结,不焦虑。

不管老年人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死问题,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残留着对生命和时间消逝的悲观心态,而这也正是埃里克森八阶段发展论中所提及的悲观与失望的现象。

如果人们在老年阶段常常过得不开心,内心压抑也得不到缓解与调试,那么他们便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时间长了甚至会积郁成疾。

可若他能以合理的方式去舒缓内心的压抑情绪,他的人生就达到了自我整合的境界,此时他不光不会悲观与绝望,反而能豁达的体验生老病死,既不失望,也不过度的恐惧生命的离去。

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心理调适十分重要,那个问题又来了,人到老年,被自己的子女厌恶怎么办?请坚持做好两点,会有转机。

第1种方法,多与子女进行沟通。

对于步入老年阶段的人们而言,子女对自己的态度可以理解成外界环境因素,由于它可以被细分到家庭因素当中,所以它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心态。

老年人本就敏感,如果子女的态度严厉一些,他们很有可能产生自我怀疑的想法,以至于无尽的悲观。

可凡事都需要沟通,人与人的沟通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60多岁的老年人,大家对生活的见解和感悟来源于自身所处的时代,由于两代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以交流起来必然会出现针锋相对的情况,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有冲突不要紧,把话说开了就好。

或许有人觉得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毕竟两代人的想法观念完全不同,再加上子女的工作繁忙,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空闲,愿意坐下来和老人好好的聊一聊。

事实上,大部分子女讨厌家中的老人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不愿意和老年人沟通的最大原因就是老年人常常认为自己的一切想法都是正确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过去的理论未必适用于现在,每一个老人都应该摆脱长辈包袱,从年轻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或许你觉得自己的举动是为他好,但从子女的视角来看,你的过度干涉只会让他们倍感疲惫。

2个方法,如果沟通无效,那就做好份内的事。

如果你和子女已经进行了许多的沟通和交流,可还是没能调和矛盾,那么你就应该放下执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子女和父母相处不好未必是你自己的问题,过度的自责等同于过度的内部归因,如果你很确定自己从来都没有做错过什么,那就该从第三视角来看待你们的关系。

子女厌恶你不一定是因为你有过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本就自私。

你无需过度的要求不孝顺的子女善待你,当他们无缘有讨厌你的时候,已然罔顾了道德规范的约束,此时你唯有做好分内的事,才能坦然的面对一切,更无惧周围人的议论。

-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心理学: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的人,大多“面善心黑”,最好别深交

心理学: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的人,大多“面善心黑”,最好别深交

能够说出这句话的人必然认为你应该对他抱有着感激之情,也许他曾经帮助过你,但这份帮助却变成了他操控你的借口,一旦你做出了什么违背他意愿的事,他就会对这件事进行道德绑架,进而暗示你,最终让你满怀自责和愧疚,从而百分百听从他的命令。

心理学家:左撇子比右撇子更聪明,在5个方面存在优势

心理学家:左撇子比右撇子更聪明,在5个方面存在优势

如果你的孩子或者你自己是左撇子,不必为了合群而去纠正。如果你是右撇子也不必为了练就特殊才能而可以为难自己,遵从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真正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联合发行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联合发行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本新型教育图书《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和《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联合出版发行,《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由儿童编剧与教育学博士花费8年时间撰写而成,将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以故事形式呈现父母和孩子。

心理学:畸形的恋母情结到底有多可怕?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

心理学:畸形的恋母情结到底有多可怕?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

有的时候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庆幸的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收获的爱意是远远大于恨的,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不够完美的家庭而懊恼,因为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孩子爱冒险 心理更健康

孩子爱冒险 心理更健康

研究人员调查了近2500名5—11岁孩子的父母,发现花更多时间在户外玩耍的孩子有更少的“内在问题”——以焦虑和抑郁为特征。这些孩子在第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间也更加积极。该项研究结果清楚表明,在户外玩耍、冒险等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健康具有积极的贡献。冒险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应对挑战的适应力,并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管理压力。

心理问答| 不想发火,但就是没办法和叛逆的孩子好好说话

心理问答| 不想发火,但就是没办法和叛逆的孩子好好说话

再看到她房间不收拾、说话没礼貌,没办法和叛逆的孩子好好说话是很常见的父母困境,发火已经成为了一种你和孩子相处的习惯模式;孩子很快就学会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二是父母是否有好好说话的信念,有不少父母其实是因为缺乏好好说话的习惯和信念。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有哪些?少了任何一方在孩子的成长中都会留下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影响,看了这么多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单亲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更加关心,虽然单亲家庭的孩子表面上不会有很多表现。

榆林市科协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走进榆林高新第二中学

榆林市科协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走进榆林高新第二中学

榆林市科协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校园行第二场活动走进榆林高新第二中学。邀请榆林市心理学研究会张毅老师对七、八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七彩青春我做主》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学生成长、家庭教育团体讲座50余场。

525关爱心理健康,一起向未来!

525关爱心理健康,一起向未来!

学生、教职工、家长极易出现焦虑、恐慌等消极情绪,身体里的负性情绪随着呼气徐徐地呼出体外。其实大部分生活事件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习惯化的消极信念会让人过多体验消极情绪。这些信念通常会自动化地出现”

赣县区田村中心小学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赣县区田村中心小学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赣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刘莹老师及其研究团队为赣县区田村中心小学学生宣讲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此次活动分男生和女生两个专题,让男生和女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发生的一些变化、探讨控制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最新心理资讯
推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