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学生“白嫖”事件警醒众人:务必远离你身边的这类人

教育无疑是需要改进的,但人终究是需要自己成长,是否自私其实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整体的态度,没有人会喜欢那些自私的人,这类人迟早会被社会彻底排挤,切勿被他们的安逸洗脑。

2022年05月30日,211“白嫖”事件冲上了热搜,网友直呼毁人三观!两位女主角都是211大学今年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为了顺利毕业,她们找人代做毕业设计。

结果两人后期行为让人大跌眼镜,网友直接调侃:“见过吃完饭掀桌子的,还没见过吃完饭还想吃厨子的。”

两位女生刚开始和枪手商量的价格分别是1050元和3200元,后期还多次找对方疯狂加需求,完全不提加钱的事情,但枪手还是一直在满足两人。

不得不说这个“枪手”是尽职尽责,结果任务刚完成,两个女生奇葩地反手将这个枪手给举报了......随后借助平台漏洞,恶意“勒索”枪手退款,分别要到了1200元和500元。

枪手愤怒地将遭遇曝光在了网上。于是有了那条评论,两人的真实身份被扒了出来还被学校得知,慌了神的她们忙去找枪手删帖,原以为会真诚地道歉,没想到她们继续理直气壮道:“对你来说只是经济损失,对我们来说可是没法毕业的事情!”

不少网友称,这一回是真正见到了什么叫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都是即将步入社会,走上关键岗位的高才生。

其实,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危害不容小觑,他们对社会造成的长远危害比一般的贪官污吏要大得多,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年纪轻轻就这般自私?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究竟是怎么来的?全总结为以下两点

1、当代教育德育的缺失

2、“伪独立”的挡箭牌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天生为15%,环境占85%的比例。每个学生刚上学时都如一张白纸,性格和价值观的培养基本上是靠后天的学习环境。所以,学校是塑造一个人的刚性条件。

现在的年轻人都流行拿高学历,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拿个高学历的学位证就是高层次的文化人,其实这种思想是相当片面的。

在初高中的时候,老师们一味的提倡“唯分数论”:只要你成绩考得好,身心健康与否都不重要。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永远只是嘴上说说。

老师们原本是“教书育人”的“引路人”,最后还是变成了只会“教书” 的机器,缺失了育人的环节,在学生们心里埋下了”有才无德”的种子,每次知名度高校门口人群密集、水泄不通,家长们焦渴流汗急切地等待着那些下“高智商、高情商”的学霸天才,这些都给学生传达着一点——只要分数考得好便能成为全世界的中心。

大学成了学生们渴望新世界的大门。也正是学生世界观形成和固化的关键阶段。

老师在报课题申经费上相当积极,对本主要的教学工作不用心,甚至还有的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廉价的优质劳动力——一切都成了“利己主义”的现学教材。

等到走向社会,“利己主义”实际上已经深入到了很多大学生的内心,只是嘴上不说而已,在最新的90、00后离职报告原因统计表上看出:

50%的人离职仅仅是因为和老板同事关系处不好,更有网友调侃00后的离职理由是:老板不听话,一味地只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看问题,让很多年轻人奋斗走入了一个盲区,独立靠自己,应该一切围绕着自己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铺天盖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倡导:人们应该只靠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

尤其是近年来“女权”的呼声倡导女性靠自己也能撑起半边天,“经济上独立,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柴米油盐自己过日子”成为了很多新时代女性的“梦想”,我们诚然独立二字没错,只有人格独立,一个人才能真正收获幸福。

但事实上我们口中的独立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切只为了自己”的挡箭牌,我们在拒绝别人的同时也给外界划分了一堵厚厚的墙。

“别人的委屈终究没有自己重要,自己的感受站在第一位”成为了很多人逃避人际关系的借口。

我们在潜意识中成为了那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许是曾经的伤害让我们明白,不把自己感受放在第一位的人是很惨的 ,让我们去过度补偿人际关系中的平衡,就像当下流行的“渣男渣女观”一样,“我宁愿做一个海王背负所有的骂名,没心没肺,玩弄感情,愉快的生活,也不愿做那个深夜里哭成狗,茶饭不思,夜不能寝的好人”

心理学博士Ruthellen Josselson在《我和你:人际关系的解析》里面就讲到过:

自我中心占主控地位的心理学,在搞清女性意义的发展方面,已经被证明是相当无效的 ,因为这已经无数次证明,女性的成长过程中关系是核心,男性也同样,只是没有女性那般深刻而已。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总是能为了一己私欲,不惜损人利己,倒坑害别人一把”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为这次事件点评道,“其实这类事件在大学并不少见,许多大学包括我们的北京大学,就正在培养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有这么一部分学生高智商,善于表演,世俗,老道,懂得合作,他们善于利用体制和优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钱老甚至表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中国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教育太令人失望,自己想转中学教育,从娃娃抓起。

教育无疑是需要改进的,但人终究是需要自己成长,是否自私其实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整体的态度,没有人会喜欢那些自私的人,这类人迟早会被社会彻底排挤,切勿被他们的安逸洗脑。

同时这场滑稽的211学生“白嫖”事件警醒众人,务必远离你身边的这类精致利己的人。

- 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编辑 | 万安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无止境的内耗会带来什么极端结果?心理学解析:C型心理模式

无止境的内耗会带来什么极端结果?心理学解析:C型心理模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非常豁达的性格和有较好的情绪保障,那么就能够培养自己的健康身体和健全的人格适应能力,这对于癌症的预防和转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心理学:千万别和熟人发生关系,原因很简单

心理学:千万别和熟人发生关系,原因很简单

那些第一眼看着发光的人,或许才是我们生命中必须的“纯净水”,清淡而无味,却能在最关键时刻为我们解渴。

心理学: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的人,大多“面善心黑”,最好别深交

心理学: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的人,大多“面善心黑”,最好别深交

能够说出这句话的人必然认为你应该对他抱有着感激之情,也许他曾经帮助过你,但这份帮助却变成了他操控你的借口,一旦你做出了什么违背他意愿的事,他就会对这件事进行道德绑架,进而暗示你,最终让你满怀自责和愧疚,从而百分百听从他的命令。

心理学家:左撇子比右撇子更聪明,在5个方面存在优势

心理学家:左撇子比右撇子更聪明,在5个方面存在优势

如果你的孩子或者你自己是左撇子,不必为了合群而去纠正。如果你是右撇子也不必为了练就特殊才能而可以为难自己,遵从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真正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联合发行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联合发行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本新型教育图书《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和《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联合出版发行,《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由儿童编剧与教育学博士花费8年时间撰写而成,将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以故事形式呈现父母和孩子。

心理学:畸形的恋母情结到底有多可怕?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

心理学:畸形的恋母情结到底有多可怕?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

有的时候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庆幸的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收获的爱意是远远大于恨的,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不够完美的家庭而懊恼,因为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孩子爱冒险 心理更健康

孩子爱冒险 心理更健康

研究人员调查了近2500名5—11岁孩子的父母,发现花更多时间在户外玩耍的孩子有更少的“内在问题”——以焦虑和抑郁为特征。这些孩子在第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间也更加积极。该项研究结果清楚表明,在户外玩耍、冒险等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健康具有积极的贡献。冒险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应对挑战的适应力,并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管理压力。

心理问答| 不想发火,但就是没办法和叛逆的孩子好好说话

心理问答| 不想发火,但就是没办法和叛逆的孩子好好说话

再看到她房间不收拾、说话没礼貌,没办法和叛逆的孩子好好说话是很常见的父母困境,发火已经成为了一种你和孩子相处的习惯模式;孩子很快就学会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二是父母是否有好好说话的信念,有不少父母其实是因为缺乏好好说话的习惯和信念。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有哪些?少了任何一方在孩子的成长中都会留下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影响,看了这么多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单亲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更加关心,虽然单亲家庭的孩子表面上不会有很多表现。

榆林市科协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走进榆林高新第二中学

榆林市科协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走进榆林高新第二中学

榆林市科协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校园行第二场活动走进榆林高新第二中学。邀请榆林市心理学研究会张毅老师对七、八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七彩青春我做主》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学生成长、家庭教育团体讲座50余场。

最新心理资讯
推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