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想要老得有尊严,千万别轻易答应儿女的3个要求

人若想在老年时期活得有尊严,一定要尽早抛弃无私奉献的想法,你未必需要对方感激,但一定不希望对方指责你,总而言之,爱他人之前一定要先爱自己。

绝大多数老人都向往着颐养天年,阖家欢乐的生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能够实现这一状态的家庭越来越少,现在年轻人具有着很强的利己倾向,在他们需要老人扶持的时候就拼命的向对方索取,可一旦没能得到期望中的结果,或是发现对方的身上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就把老人放在一边不管不问。

这种行为便是典型的啃老,啃老的行为肯定是错误的,但几乎所有啃老的子女都是由他们的父母一手培养出来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哪怕孩子已经成年,甚至是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父母曾经给予他的教育依旧会在他的身上有所体现。人到六十,越是聪明的老人,越不会答应子女这三个要求,想要老得有尊严,千万别轻易答应儿女的三个要求。

无原则的给予金钱

要想在老年时期活得有尊严,那就一定要有充足的金钱储备,倘若积蓄不充分,等到你老无所依之时,眼前面对的便只剩下一片凄凉。

尤其是在社会结构的变化之下,社会不断提倡老人要实现多元化养老,如果老年人不能一味的依赖子女,那么他们便只能尽可能地靠自己生活。

老年人一定要提前做好打算,最好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储备起足够的资金,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实行的还算是标准,那里更崇尚个人主义,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大家都在为自己而活,但中国的国情不同,中国的父母都是抚育性,大家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的一切资源都给予孩子,从而让对方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

不可否认,这个想法是很美好的,但很多人却忽略了人性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一个人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丰厚的物质资源,那么他自然也就不关心付出和得到的感受,更不知道感恩的含义。

在这种养育模式下,孩子会慢慢形成依赖的习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哪怕他们不争取,父母也会奉上一切,久而久之,他们逐渐懒得思考,懒得劳动,只要遇到了困难就向父母求助,毕竟父母是永远的港湾,更是无条件支持他们的后备力量。

一旦某一天父母打破了他的路径依赖,子女就会诞生出恨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例子,老人含辛茹苦把儿女养大,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连养老金都搭进去了,可惜子女不懂得感恩他们,甚至还冷漠地将父母扫地出门。

即便有血缘关系,也不要忽略人性的丑恶,纵使父母想让孩子的生活压力减轻一些,也不要无条件地给予其金钱,而是应该有节制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晚年生活足够体面,还可以让子女拥有更多的空间学习独立生存。

大包大揽的带孩子

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很快,很多年轻人都忙于工作,没时间兼顾自己的小家庭,另一方面,请月嫂的价格很高,大部分家庭都无法月月承担,所以很多人都会拜托老年人帮忙带孩子。

可由于两代人经历的时代环境不同,自己的观念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在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老年人明明付出了很多,可到了最后却要被儿媳妇记恨。

帮也是错,不帮也是错,那么大家应该如何抉择呢?适当的帮助没什么问题,但一定要秉持原则,切忌大包大揽。

只要一开始就把责任划定清楚,无论后续的抚育过程中出现了任何问题,处理流程都不会过于复杂。

介入子女婚姻矛盾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当子女的婚姻出现矛盾时,许多父母都会被动地卷入漩涡当中。

事实上,父母未必要介入子女的婚姻中,更没有调节矛盾的责任,无论是分开还是和好,这都是子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他们是具有着理智判断和成熟思想的成年人,正因如此,父母能避免就尽量的避免,千万不要偏帮一方。

人若想在老年时期活得有尊严,一定要尽早抛弃无私奉献的想法,你未必需要对方感激,但一定不希望对方指责你,总而言之,爱他人之前一定要先爱自己。

- 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编辑 | 万安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无止境的内耗会带来什么极端结果?心理学解析:C型心理模式

无止境的内耗会带来什么极端结果?心理学解析:C型心理模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非常豁达的性格和有较好的情绪保障,那么就能够培养自己的健康身体和健全的人格适应能力,这对于癌症的预防和转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心理学:千万别和熟人发生关系,原因很简单

心理学:千万别和熟人发生关系,原因很简单

那些第一眼看着发光的人,或许才是我们生命中必须的“纯净水”,清淡而无味,却能在最关键时刻为我们解渴。

心理学: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的人,大多“面善心黑”,最好别深交

心理学: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的人,大多“面善心黑”,最好别深交

能够说出这句话的人必然认为你应该对他抱有着感激之情,也许他曾经帮助过你,但这份帮助却变成了他操控你的借口,一旦你做出了什么违背他意愿的事,他就会对这件事进行道德绑架,进而暗示你,最终让你满怀自责和愧疚,从而百分百听从他的命令。

心理学家:左撇子比右撇子更聪明,在5个方面存在优势

心理学家:左撇子比右撇子更聪明,在5个方面存在优势

如果你的孩子或者你自己是左撇子,不必为了合群而去纠正。如果你是右撇子也不必为了练就特殊才能而可以为难自己,遵从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真正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联合发行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联合发行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本新型教育图书《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和《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联合出版发行,《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由儿童编剧与教育学博士花费8年时间撰写而成,将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以故事形式呈现父母和孩子。

心理学:畸形的恋母情结到底有多可怕?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

心理学:畸形的恋母情结到底有多可怕?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

有的时候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庆幸的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收获的爱意是远远大于恨的,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不够完美的家庭而懊恼,因为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孩子爱冒险 心理更健康

孩子爱冒险 心理更健康

研究人员调查了近2500名5—11岁孩子的父母,发现花更多时间在户外玩耍的孩子有更少的“内在问题”——以焦虑和抑郁为特征。这些孩子在第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间也更加积极。该项研究结果清楚表明,在户外玩耍、冒险等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健康具有积极的贡献。冒险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应对挑战的适应力,并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管理压力。

心理问答| 不想发火,但就是没办法和叛逆的孩子好好说话

心理问答| 不想发火,但就是没办法和叛逆的孩子好好说话

再看到她房间不收拾、说话没礼貌,没办法和叛逆的孩子好好说话是很常见的父母困境,发火已经成为了一种你和孩子相处的习惯模式;孩子很快就学会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二是父母是否有好好说话的信念,有不少父母其实是因为缺乏好好说话的习惯和信念。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有哪些?少了任何一方在孩子的成长中都会留下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影响,看了这么多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单亲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更加关心,虽然单亲家庭的孩子表面上不会有很多表现。

榆林市科协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走进榆林高新第二中学

榆林市科协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走进榆林高新第二中学

榆林市科协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校园行第二场活动走进榆林高新第二中学。邀请榆林市心理学研究会张毅老师对七、八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七彩青春我做主》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学生成长、家庭教育团体讲座50余场。

最新心理资讯
推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