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武汉母子自杀案令人痛惜|被病耻感控制的绝望少年

如果你都没有意识到,足以说明,你缺乏对孩子 的有效关注,孩子其实在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死亡教育。

2020年,湖北江夏某中学的悲剧依旧历历在目,教室过道的监控显示,14岁男孩张明锐被母亲当众扇耳光,转眼就决绝地跳下楼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事发当天,班主任发现张明锐在教室里打牌,一气之下就找来了张明锐的母亲。

母亲还没搞清楚情况就气得失去理智,到学校后就扇了儿子两巴掌,絮絮叨叨的骂个不停,班主任连忙阻拦母亲,将母亲拉到办公室讨论如何教育孩子。

哪曾想,张明锐的自尊严重受挫,一个念头选择了轻生。而在母亲在经历了半年的网暴后,也选择了自杀。

张明锐原本是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直到某天他的父亲出轨,将大部分财产偷偷转让给了小三,导致母亲身无分文净身出户。

离婚后倔强的母亲独自一人抚养孩子,早上不到4点就推车出摊买早餐,中午去超市当收银员,晚上再去夜市摆地摊。极度劳累的同时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可以说,张明锐已经成为母亲唯一的希望,也正是在这种高压高期待的环境下,孩子的内心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的打击,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几乎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心理有问题。

而青少年的病耻感非常强烈,2020年,在令人痛惜的武汉母子自杀案中,张明锐俨然也是一个被病耻感控制的绝望少年。

当他们一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为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时,会很害怕被贴标签、被排挤、被孤立。

为了不被排挤出群体,他们会下意识去掩饰。

就像跳楼的张明锐一样,被母亲当众扇耳光让他颜面扫地,再加上曾经内心积压的过多负面情绪,强烈的羞耻感和绝望感让张明瑞觉得没脸再在学校呆下去,也失去了应对生活的勇气。

青少年自杀事件总是频频发生,父母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倾尽了所有精力的教育与付出,换来的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 逃离以及“自杀”的报复。

因为很多家长非常顾虑和无知,他们对“死”格外敏感一个道理,认为这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并忌讳说和“死”有关的事,更多家长甚至不知道有“死亡教育”这回事。

正因为如此,多数孩子并没有机会了解“死亡”,这也给他们未来的心理健康埋下了隐患。

青少年不知道死亡的意义,危害很大,要么漠视生命,要么胆小无助,要么犯罪犯法伤人杀人,要么轻易果断选择自杀。

未成年人伤人杀人的犯罪,除了家庭和环境的影响,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死亡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让孩子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它更是一种遇挫教育,一种人生意义的教育

很多时候,给青少年带来沉重打击的不是失败本事,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由于大脑发育的不完善,青少年对周围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在遭遇困难时,他们很容易自我否定,另外有些因素确实是孩子自己的原因,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

千万不要让孩子给自己贴上标签,限制他们的个人发展,“失败并不可怕,你在爸爸妈妈心中一直和别的小孩不一样,你很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你已经进步很大,已经从失败中汲取了教训,这次没有爸爸的帮助你能独自完成吗?”良好的倾听、共情、鼓励永远是愈挫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对你说:我想自杀,请问你该如何应对。很多父母一下子变得非常恐惧、委屈、无力,慌忙之下又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他们尽情倾诉,说到天荒地老;父母在一旁用心倾听,接纳孩子的感受,做孩子情感的容器,一定不要插话、点评,甚至指责。

因为做父母的要明白,一定是你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影响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才会导致他们有自杀的想法。

如果你还用以往的方式说话沟通讲道理,就等于在悬崖边试探你的孩子。倾听完后!找专业人士来协助评估孩子的自杀风险,并改善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从哪里能看出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孩子曾经已经给你发出过求救信号了,比如,和你很严肃地讨论活着的意义或生命的意义:看一些和自杀有关的书、电影、视频等;常说“我觉得好难,我就要坚持不下去了”、“我看不到任何希望”“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开始整理自己的物品,并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如果你都没有意识到,足以说明,你缺乏对孩子 的有效关注,孩子其实在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死亡教育。

-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婴儿期心理特点

婴儿期心理特点

胎儿刚出生后主要依靠皮层下中枢来实现非条件反射来保证他的内部器官和外部条件的最初适应,婴儿出现的短暂记忆的表现。由于儿童多次感知某种物体或动作,并同时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一物体或动作的词,以后只要再听到这个词的声音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

多参加团队运动孩子心理更健康

多参加团队运动孩子心理更健康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1235名9—13岁儿童的运动习惯和心理健康数据,父母和监护人通过填写一张名为“儿童行为检查表”的表格来报告孩子心理健康的几个方面。分析显示,参与团队运动的孩子不太可能出现焦虑、抑郁、退缩、社会问题和注意力问题的迹象,只参加单项运动的儿童存在更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团队运动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个人项目包括体操、网球等。

女性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年龄

女性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年龄

一位多情少女正在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的恋人;一位女干部正在考虑自己应该怎样更好地度过离休后的美好时光;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尊、自信、自爱、爱美、追求人生之爱、喜欢温柔的心理状态,这又转化为一种固执、孤僻、疑虑、寄托、惋惜的心理状况。

为什么现在男生普遍不主动追求女生了?心理学家告诉你真相

为什么现在男生普遍不主动追求女生了?心理学家告诉你真相

俗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大家努力追求金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因追求金钱而失去了幸福,那么这一路上的努力和付出怕是失去了意义。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由于婴幼儿的语言和自我感知能力还处在形成当中,刚出生的新生儿(满月后至一岁止一般称为婴儿)应具有一些简单的动作反射,婴儿一般应可理解性地使用”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有迅速的发展。习惯上称为幼儿)应具有使用各种基本类型句子的能力。

遇事情习惯逃避是什么心理 如何才能学会不逃避

遇事情习惯逃避是什么心理 如何才能学会不逃避

遇事情习惯逃避是什么心理首先,诱发逃避心理的原因就是害怕惩罚。如何才能学会不逃避1、下决心做出改变当逃避已经限制了我们的很多方面,可能会立刻带来焦虑的情绪,可能就会认识到自己的消极预测是过度的。可能不能立刻消除逃避行为。

心理学:年过六十,还能做这四件事的男人,一般都很年轻

心理学:年过六十,还能做这四件事的男人,一般都很年轻

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会让我们个人拥有非常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而且会反馈给整个家庭,让整个家庭都处于一种非常幸福和快乐的状态

心理学家:越是内向的人,越容易拥有开挂的人生

心理学家:越是内向的人,越容易拥有开挂的人生

内向者无需因自己的性格而自卑,每一种性格都有着独特的闪光点,也许你只是还没有发现而已,你大可以发挥出性格中的优势,尽可能的做到极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也可以成为那个成功的人。

无止境的内耗会带来什么极端结果?心理学解析:C型心理模式

无止境的内耗会带来什么极端结果?心理学解析:C型心理模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非常豁达的性格和有较好的情绪保障,那么就能够培养自己的健康身体和健全的人格适应能力,这对于癌症的预防和转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心理学:千万别和熟人发生关系,原因很简单

心理学:千万别和熟人发生关系,原因很简单

那些第一眼看着发光的人,或许才是我们生命中必须的“纯净水”,清淡而无味,却能在最关键时刻为我们解渴。

最新心理资讯
推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