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将两套房给侄女,女儿拒绝养老:老一辈对旁系亲属的道德绑架

在社会心理学看来,亲属关系是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关系纽带,但这种关系并不具备强制作用,而是要通过双方的努力去保持的。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如果说儒家文化有核心价值观,那么传统孝道文化就可以算得上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了。

人们之所以十分重视“孝”,是因为这种观念恰好维系了代际关系:既是上一代人养育子女的一种动力,也是晚辈完成自己社会角色的一种义务。

所以这种观念也渐渐深入人心,似乎成为了每个中国人都必须要遵守的一种规矩,那么是不是一旦发现有晚辈对长辈“不孝顺”的行为,就可以断定其行为已经“越轨”了呢?恐怕不全是。

还有一些以老人为主体的中国式的“道德绑架”值得我们注意。

案例:老一辈对旁系亲属的道德绑架

根据湖南某媒体的报道,生活在长沙的刘志平已经年近花甲,原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却近乎哭诉的向记者表示:自己当下生活很苦,明明有子女,且自己的女儿刘馨欣经营家具厂,身价千万,完全可以负担自己的生活,现如今却并不管自己,自己只能在风烛残年之时“委身于”出租屋当中。

这一案情的出现使得人们感到气愤:自己如此富有却不照顾自己年老的父亲,这简直就是不孝顺的表现。

然而当记者深入了解之后,人们却发现事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记者打电话询问刘志平的女儿刘馨欣,其所反映情况是否属实时,刘馨欣表示“我没有这个父亲。”、“你们要是想告我就告吧”。

原来刘馨欣是刘志平与前妻的女儿,由于刘志平之前生活比较不检点,常常与其他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所以其母亲难以忍受,早就与刘志平离婚,刘馨欣也是跟随母亲一起成长的。

即便是之后身价千万,也是因为自己努力奋斗。

而且在成年之后,原本妇女之间关系有所好转,刘馨欣也负担了一段时间父亲的养老费用,但就在四年之前,刘志平以“女儿未尽到养老义务”为由,将自己名下的两套房产都给了自己的外甥女邓梅,并且表示自己的养老义务由邓梅全权承担。

所以我们可以得知,并非是刘馨欣不愿赡养刘志平,而是其自己的行为太过分:婚姻生活当中不遵守契约,导致婚姻关系破裂;以名义上的父女关系来“绑架”未跟自己生活太久的女儿履行赡养义务,过于贪心;一方面强调女儿的赡养义务,一方面将房产过户给外甥女,简直就是“两面三刀”。

在社会心理学看来,亲属关系是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关系纽带,但这种关系并不具备强制作用,而是要通过双方的努力去保持的。

对于人们而言,仅仅是要求对方履行自己的义务,自己却做不到的话,那么无疑就成为了一种“道德绑架”。

并且这种情况极易发生在长辈对于晚辈的要求之上,这是因为很多人对于“孝”这种社会关系的误解。

直系与旁系:“道德绑架”情况多发的领域

那么是否刘志平的问题就只是因为其自己的婚姻不忠和未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而导致的呢?

也并不全是。

刘志平的邻居表示,刘志平将房子过户给外甥女之后,不到一年之后外甥女也将其赶了出来。当记者联系到其外甥女邓梅去了解相关情况时,邓梅表示:自己并未将舅舅“赶走”,而是其自己走的。

邓梅表示,舅舅已经一把年纪了,却还经常带着年轻的陌生女性回家,这使得原本就名声不好的他愈发遭受附近人们的非议,甚至还有人说邓梅和舅舅刘志平之间也有不正当关系。

邓梅表示经常有陌生女性联系自己表示“不要和刘志平太亲密”,这种压力让邓梅叫苦不迭。

通过这一点,我们其实也不难发现:中国式“道德绑架”不仅体现在直系亲属之间的义务不对等、关系难以维系上,在很多时候也体现在长辈对于直系、旁系后代看法的不均上。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当中,家庭是个体进行社会化与心理发展的关键单位,但是由于血缘与姻缘关系的不同,家庭当中存在直系、旁系等多种亲属关系,所以有些人就会在这一点上产生认知偏差。

有的人认为,自己亲生的子女虽说也很亲密,但自己的侄子、外甥等与自己同宗同源,都是“一个姓氏”的,所以对其总是十分关注。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是因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导致人们对于关系的看法不同,对于个体,尤其是年纪比较长的中老年人而言,一定要把关系梳理清楚,切莫将莫须有的“孝顺”义务强加在一些旁系亲属身上,同时冷落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这无异于是本末倒置。

特有的中国式“道德绑架”

在西方心理学当中,所谓“道德绑架”情况在德国精神分析学家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属于是一种社会潜意识,但是个体意识与集体观念当中存在差异,所以当事情真的发生时,这种偏差就会导致不同个体之间出现矛盾。

弗洛姆还认为,这种存在于集体层面的看法应该服从于社会文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每种文化当中,个体都需要尽量按照公认的价值标准去约束自己的各种行为,这样就会减少偏差产生的原因。

但是中国由于具有许多特有的传统观念与文化,这与西方社会是不同的,人们往往不能在一套产生于近代的价值标准当中生活,而是会身处各种价值观的交织当中。

比如说中国的儒家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的精神基础;与此同时,现代化的浪潮使得中国也成为了一个符合现代要求的主权国家,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

多种价值标准的存在常常会使某些人难以保持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在一些上了年纪、文化水平不太高的老年人身上,会产生特有的“道德绑架”行为。

人应该是道德的,前提是交往双方都是如此。

- 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编辑 | 万安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婴儿期心理特点

婴儿期心理特点

胎儿刚出生后主要依靠皮层下中枢来实现非条件反射来保证他的内部器官和外部条件的最初适应,婴儿出现的短暂记忆的表现。由于儿童多次感知某种物体或动作,并同时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一物体或动作的词,以后只要再听到这个词的声音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

多参加团队运动孩子心理更健康

多参加团队运动孩子心理更健康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1235名9—13岁儿童的运动习惯和心理健康数据,父母和监护人通过填写一张名为“儿童行为检查表”的表格来报告孩子心理健康的几个方面。分析显示,参与团队运动的孩子不太可能出现焦虑、抑郁、退缩、社会问题和注意力问题的迹象,只参加单项运动的儿童存在更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团队运动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个人项目包括体操、网球等。

女性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年龄

女性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年龄

一位多情少女正在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的恋人;一位女干部正在考虑自己应该怎样更好地度过离休后的美好时光;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尊、自信、自爱、爱美、追求人生之爱、喜欢温柔的心理状态,这又转化为一种固执、孤僻、疑虑、寄托、惋惜的心理状况。

为什么现在男生普遍不主动追求女生了?心理学家告诉你真相

为什么现在男生普遍不主动追求女生了?心理学家告诉你真相

俗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大家努力追求金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因追求金钱而失去了幸福,那么这一路上的努力和付出怕是失去了意义。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由于婴幼儿的语言和自我感知能力还处在形成当中,刚出生的新生儿(满月后至一岁止一般称为婴儿)应具有一些简单的动作反射,婴儿一般应可理解性地使用”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有迅速的发展。习惯上称为幼儿)应具有使用各种基本类型句子的能力。

遇事情习惯逃避是什么心理 如何才能学会不逃避

遇事情习惯逃避是什么心理 如何才能学会不逃避

遇事情习惯逃避是什么心理首先,诱发逃避心理的原因就是害怕惩罚。如何才能学会不逃避1、下决心做出改变当逃避已经限制了我们的很多方面,可能会立刻带来焦虑的情绪,可能就会认识到自己的消极预测是过度的。可能不能立刻消除逃避行为。

心理学:年过六十,还能做这四件事的男人,一般都很年轻

心理学:年过六十,还能做这四件事的男人,一般都很年轻

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会让我们个人拥有非常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而且会反馈给整个家庭,让整个家庭都处于一种非常幸福和快乐的状态

心理学家:越是内向的人,越容易拥有开挂的人生

心理学家:越是内向的人,越容易拥有开挂的人生

内向者无需因自己的性格而自卑,每一种性格都有着独特的闪光点,也许你只是还没有发现而已,你大可以发挥出性格中的优势,尽可能的做到极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也可以成为那个成功的人。

无止境的内耗会带来什么极端结果?心理学解析:C型心理模式

无止境的内耗会带来什么极端结果?心理学解析:C型心理模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非常豁达的性格和有较好的情绪保障,那么就能够培养自己的健康身体和健全的人格适应能力,这对于癌症的预防和转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心理学:千万别和熟人发生关系,原因很简单

心理学:千万别和熟人发生关系,原因很简单

那些第一眼看着发光的人,或许才是我们生命中必须的“纯净水”,清淡而无味,却能在最关键时刻为我们解渴。

最新心理资讯
推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