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打人事件没出结果,浙江的5个男人又火了:人之初,性本恶?

更不要去试探人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正面人性中的恶,正如罗洛梅所说:敢于直面人性中的恶,其本身就是一种善。

前几日唐山事件暴发后,全网都在关心几个女孩的生命安全问题,唐山也开展了雷霆风暴专项行动。

因为发生了太多令人难过的事情,许多人排在公安厅门口控诉自己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也有不少人举着身份证拍视频求关注,倾诉自己受到的暴行,希望能得到一个答复。

看着这些恶性事件,不少人内心感到恐慌,担心今日的无情惨状,明日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个世界上最怕的就是,在你遭遇危机时,身边无人帮助,周身只剩绝望。

有人发问:这个世界还会好吗?我们的生活还有希望吗?更有人再一次坚信:人性本恶,所以,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人之初,性本恶吗?

关于人性本善本恶这个问题,笔者最近也在思考,其实,人是复杂的,善恶是不同的场景的产物,同样是烧烤摊,不同的人素质截然不同。

唐山打人事件没出结果,浙江的5个男人又火了,人之初,性本恶吗?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5个穿着短裤、纹着纹身,留有“劳改犯”发型的男人,大晚上快关门来到烧烤店用餐,店老板表示,他们平时10点钟下班,这群人9点钟才来,吃到11点多钟的时候还拿了好多酒,很多人说:看着这种组队吃烧烤的糙老爷们就害怕。

监控中,几个男人可能是担心影响老板下班,主动揽下了卫生,让老板先回家,老板娘让他们不要管,吃完了放在这里就行。

其实路边摊我们都吃过,大多数人吃完都是垃圾到处乱扔,不太注重卫生,结果没想到第二天,这五个男人竟然真的帮忙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剩菜,拿扫帚,倒垃圾,忙前忙后,分工明确,将地面、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将所有垃圾倒进了附近的垃圾桶。

有人可能觉得没什么,其实越是小的场合,越是无人管控的地方,越能体现一个人真正的人性和素养

在心理学领域,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刷新了人类对人性的新认知,这场实验见证了人性的险恶,在此之前,人们统一认为人性是以“善”占据主导的。

在此之前,人本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罗杰斯始终坚信,人性本善,他认为,人都有一颗天生向善的心,都在努力追求人格的健全,并且每个人也有成为心理健全的人的潜力,这一观点和《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是一样的,即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塑造了不同的性情秉性。

比如现实中许多糟糕的客观事件打断了我们的认知,阻碍了我们实现自己的潜力,同时让我们对自己形成畸形的自我评价。

无法正视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无法接纳自我,所以无论是沟通还是争论,学习还是受教,都无济于事,个体只能感受到被歪曲了的经验,并深陷于自己的世界中--坚信人性本恶,通过主观判断始终与他人保持着距离,进而恶性循环,与自我潜力的实现越来越远。

但是,人类的群居属性无时无刻都在影响人,这导致很多时候,人性善恶的转换只在一刹那,比如,当年美国一个拿菜刀的抢劫犯遇到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好奇地问:先生你是在卖菜刀吗?

犯人瞬间泪流满面,小女孩的行为如同暖阳,驱散了犯人心中人性的黑暗,重拾生命的曙光,人类作为群居动物,会在利己的基础上做出利他行为,这种“善良“相比于人生来就具备的本性而言,更具共识——即便和别人有差异,但是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一个自我接纳、心智健全的人,会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他们觉得一件事是对的,可能就会去做,不太会屈从于社会期待的角色要求,从而彰显人性潜力下的至善。

我们老祖宗一直强调“人之初,性本善”,足以说明,中华文明整体的优越性,我们应该为生在这个国家而庆幸

在斯坦福实验中,好人之所以能在六天之内变成坏人,是因为缺少权力的制约,我们每个人,只要作为一个人类,在我们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时,我们还能克制欲望吗?

这个答案,想必我们自己都无法知晓,二战、南京大屠杀中人类之所以能做出那么多惨无人道的行为,就是因为没有欲望和权力没有得到限制和引导。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曾所说,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善恶交织,由于部分人的无休止的欲望和人性中的贪婪,世界一直处于危机和危险之中。

如果不对人性人心加以思考并对其中恶的部分进行限制和引导,那世界的未来将黯淡无光,处于被黑暗吞噬的边缘。

所以,人是复杂的,善恶是不同的场景的产物,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善恶交织,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所展现的人性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不能因为几次恶性事件就对人性失望,也不能因为几次好事就轻信一切,永远不要高估了人性的善,也别低估了人性的恶。

更不要去试探人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正面人性中的恶,正如罗洛梅所说:敢于直面人性中的恶,其本身就是一种善。

-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婴儿期心理特点

婴儿期心理特点

胎儿刚出生后主要依靠皮层下中枢来实现非条件反射来保证他的内部器官和外部条件的最初适应,婴儿出现的短暂记忆的表现。由于儿童多次感知某种物体或动作,并同时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一物体或动作的词,以后只要再听到这个词的声音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

多参加团队运动孩子心理更健康

多参加团队运动孩子心理更健康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1235名9—13岁儿童的运动习惯和心理健康数据,父母和监护人通过填写一张名为“儿童行为检查表”的表格来报告孩子心理健康的几个方面。分析显示,参与团队运动的孩子不太可能出现焦虑、抑郁、退缩、社会问题和注意力问题的迹象,只参加单项运动的儿童存在更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团队运动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个人项目包括体操、网球等。

女性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年龄

女性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年龄

一位多情少女正在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的恋人;一位女干部正在考虑自己应该怎样更好地度过离休后的美好时光;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尊、自信、自爱、爱美、追求人生之爱、喜欢温柔的心理状态,这又转化为一种固执、孤僻、疑虑、寄托、惋惜的心理状况。

为什么现在男生普遍不主动追求女生了?心理学家告诉你真相

为什么现在男生普遍不主动追求女生了?心理学家告诉你真相

俗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大家努力追求金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因追求金钱而失去了幸福,那么这一路上的努力和付出怕是失去了意义。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由于婴幼儿的语言和自我感知能力还处在形成当中,刚出生的新生儿(满月后至一岁止一般称为婴儿)应具有一些简单的动作反射,婴儿一般应可理解性地使用”婴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有迅速的发展。习惯上称为幼儿)应具有使用各种基本类型句子的能力。

遇事情习惯逃避是什么心理 如何才能学会不逃避

遇事情习惯逃避是什么心理 如何才能学会不逃避

遇事情习惯逃避是什么心理首先,诱发逃避心理的原因就是害怕惩罚。如何才能学会不逃避1、下决心做出改变当逃避已经限制了我们的很多方面,可能会立刻带来焦虑的情绪,可能就会认识到自己的消极预测是过度的。可能不能立刻消除逃避行为。

心理学:年过六十,还能做这四件事的男人,一般都很年轻

心理学:年过六十,还能做这四件事的男人,一般都很年轻

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会让我们个人拥有非常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而且会反馈给整个家庭,让整个家庭都处于一种非常幸福和快乐的状态

心理学家:越是内向的人,越容易拥有开挂的人生

心理学家:越是内向的人,越容易拥有开挂的人生

内向者无需因自己的性格而自卑,每一种性格都有着独特的闪光点,也许你只是还没有发现而已,你大可以发挥出性格中的优势,尽可能的做到极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也可以成为那个成功的人。

无止境的内耗会带来什么极端结果?心理学解析:C型心理模式

无止境的内耗会带来什么极端结果?心理学解析:C型心理模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非常豁达的性格和有较好的情绪保障,那么就能够培养自己的健康身体和健全的人格适应能力,这对于癌症的预防和转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心理学:千万别和熟人发生关系,原因很简单

心理学:千万别和熟人发生关系,原因很简单

那些第一眼看着发光的人,或许才是我们生命中必须的“纯净水”,清淡而无味,却能在最关键时刻为我们解渴。

最新心理资讯
推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