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为孩子减负,抑制“控制系父母”焦虑是关键

家长这些不经意的话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愧疚感,而这往往也使父母更愿意通过这样的语言操控孩子的行为”行为控制是指父母使用监视、体罚等管理孩子行为的教养方式,而心理控制是以控制孩子的情绪感受和内心世界为目的采取的手段。

都说儿女是父母最重要的作品,但是当为人父母者“塑造作品”的愿望不可遏制地变成要让子女成长的一切尽在掌握的“欲望”时,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就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发现,“控制系父母”是众多青少年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从根本上抑制“控制系父母”的焦虑,才能从根本上为孩子减负,其中有一点很重要:要让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合理期待。

一句不经意的玩笑,对幼儿的伤害可能并不小

在心理咨询中,我经常听到这类家庭中孩子的倾诉:“我的爸爸妈妈总有办法让我觉得,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每次和父母谈话后,总有一种很丢脸的感觉”“我总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让父母失望和伤心”……但是,大多数时候他们的父母丝毫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的“控制”给孩子带来伤害。

有些话,家长们时常挂在嘴边,有时可能只是一句玩笑或不经意的小小抱怨,但在年幼的孩子眼中,却并非如此。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家长这些不经意的话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愧疚感,而这种失落和羞愧常常引发孩子的内心焦虑和紧张,或者造成他们的“讨好型人格”。

在年幼时,孩子会因为愧疚而加倍努力,而这往往也使父母更愿意通过这样的语言操控孩子的行为。当孩子逐渐成长,这种“操控”往往会造成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拒绝和逃避承担责任,在学习阶段则常常表现为厌学。

一个从小被父母嘲笑没有自立能力的人,可能永远无法走出依赖的羁绊;一个被父母认定为“半途而废”的人,可能每一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用曾经的经历让自己退缩;一个从小被认定为“五音不全”的人,即使内心再向往,可能都没有引亢高歌的勇气。

在“爱的枷锁”下,亲情容易变成悲情

父母的控制在儿童青少年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分为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行为控制是指父母使用监视、体罚等管理孩子行为的教养方式,其目的是管理孩子的具体行为,而心理控制是以控制孩子的情绪感受和内心世界为目的采取的手段。

近年来,有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父母实施的心理控制不仅可以控制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控制孩子的外在行为。

当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压力式的、控制式的,给孩子带来压力性和控制性的体验时,此时的行为控制也就是心理控制。

如以引发子女的愧疚感、焦虑感为特征,迫使子女绝对服从安排,或者有选择地给予子女爱和尊重,限制子女表达观点想法和感受,对子女的认可完全取决于其达成父母期望的程度。

这种操控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行为,限制和违背了孩子对安全、归属和自主性的基本需要,破坏了个性独立与亲子依恋之间的平衡,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认同感发展严重受限,常常导致青少年儿童适应困难,以及低自尊、焦虑、抑郁,甚至攻击、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出现。

所谓“控制系父母”,特指父母对子女的操控性的、侵入性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在和子女的亲子关系中常常采取的隐蔽策略,如引发子女的愧疚感、焦虑感为特征。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分追求完美,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标准,不允许有任何的错误,也不允许有任何的辩解和说明,他们常常忽略孩子的情感,限制孩子的思想表达。

此外,很多家长抱着“一切为了孩子”的观念,对孩子过度关注,将自己的生命价值捆绑在孩子身上,令孩子格外焦虑,引发孩子的“情感窒息”。在“爱的枷锁”下,有些原本成绩优秀、性格直爽的孩子反倒患上了抑郁症。这些自以为是的过分关注,往往会使亲情变成悲情,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孩子有时抗拒的并不是教育的内容,而是方式

家长对孩子的控制、给予孩子的不恰当期待,常常会引发孩子的压力、焦虑和厌学心理。时下,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家长该如何形成对孩子合理的期待?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当下的能力,明白哪些目标是通过孩子的努力可以达成的。家长的目标要和孩子自己的理想有契合之处,而不是让孩子放弃自我,全部接受父母的全部想法。此外,要避免不同家长给予孩子互相矛盾的期待。

事实上,孩子想到家长的期待,是会有紧迫感的。做成了,会让孩子觉得被父母认可,如果做不成,也不应该让孩子认为父母会因此不爱自己。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让他们能够从身边可及的一个小目标开始,逐步去实现期待。

要将家长给孩子的期待,变成一句鼓励孩子成长的良药,而非使孩子止步不前的障碍。著名心理治疗师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指出:“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我们必须把成见放到一边,调整心理状态,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人们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接受人格中的所有方面。

要知道,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往往是父母让孩子接受“只有你做到什么,或者按照我的要求做了,我才会接纳你,肯定你和喜欢你”,这会让孩子摒弃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愿望,而只接受被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否认自己的错误和弱点,最终可能无法成为一个心理健全的人。

“双减”背景下,家长更要客观认识孩子的发展差异,和孩子一起科学分析孩子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要客观看待孩子的优缺点,关注和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真诚地赞赏;对孩子的付出和努力适时地鼓励;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和能力制定适当的培养规划,切勿拔苗助长;要学会读懂孩子的心理需要,不将自己的心理需要强加到孩子身上。

要知道,有时孩子抗拒的并不是我们教育的内容,而是给予他的教育方式。所以,智慧家长一定要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有效沟通。

比如,在青春期,沟通交流一定要学会面对青春期孩子成熟感与不成熟之间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开放性与闭锁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矛盾交替。

所以,家长在交流中要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多一些倾听,少一些唠叨;多一些选择,少一些指令;给孩子多一份自主感,少一份控制感;多一些“我认为、我希望”的表达,少一些“你应该、你必须”的命令性的传达。

作者:梅洁(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副理事长、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编辑:李晨琰 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文汇报资料照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怎样才能教育出一个自信的孩子

怎样才能教育出一个自信的孩子

父母更应该多去鼓励和支持孩子,鼓励孩子练习他们感兴趣的任何事物,会阻碍孩子从自助和自己解决问题中获得信心。因为满足高龄期望的过程会阻碍他们的努力,所以千万不要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感到厌烦,父母的批评会降低孩子的积极性。

14岁初中生跳楼自杀,留下三页遗书指控父母,教育方式引人深思!

14岁初中生跳楼自杀,留下三页遗书指控父母,教育方式引人深思!

家长总会哭诉压力非常大,不想孩子长大以后变得像自己这样辛苦,每次女孩达到家长的标准之后,父母要求她必须考进班级前十名,邻居表示女孩的父母都是特别温和的,有些孩子选择跳楼,那就是从来不会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

对孩子有伤害的4种光,每一种都会影响眼睛,父母要了解

对孩子有伤害的4种光,每一种都会影响眼睛,父母要了解

而孩子的眼睛一般都会非常的清澈,所以才会有人说孩子的眼睛像“父母必须精心保护孩子的眼睛才行,孩子突然说他眼睛痛,弄伤了孩子的眼睛,有的孩子会用玩具或者文具的上激光是晃其他同学,有的孩子会好奇盯着浴霸的光,这种做法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眼睛。

生孩子前,先见红好,还是先破水好?对宝宝而言,会有这一区别!

生孩子前,先见红好,还是先破水好?对宝宝而言,会有这一区别!

最明显的两个信号就是破水和见红,临产信号破水和见红这两个症状。应该是先见红。出现见红症状之后,在24小时后才可能会破水。见红之后到底什么时候才进入分娩状态。正常情况下是先见红后破水,因为一般破水之后你就会进入待产状态了。

孩子小时候有这3句口头禅,长大后可能是“白眼狼”,父母要重视

孩子小时候有这3句口头禅,长大后可能是“白眼狼”,父母要重视

孩子说这些口头禅是因为正在经历;如果父母过于责备或乱给孩子贴上,对于父母与其关注孩子无关紧要的口头禅,不如重视孩子小时候爱说的这3句口头禅“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说口头禅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不仅孩子说得起劲儿。

姐妹俩同时生娃,一个喂母乳一个喂奶粉,如今俩孩子差别很大

姐妹俩同时生娃,一个喂母乳一个喂奶粉,如今俩孩子差别很大

是给孩子喂母乳好还是奶粉好,给孩子喂母乳更好,给孩子喂母乳和给孩子喂奶粉看似差别不大,如果要把外面卖的奶粉拿来和母乳相比较的话,喝母乳的孩子不仅会长得更快一些,但是那些喝奶粉的孩子免疫力相对而言就会差一些,喝奶粉的孩子更容易生病。

幼儿园的“新型冷暴力”正在滋生,孩子们默默承受,家长毫无察觉

幼儿园的“新型冷暴力”正在滋生,孩子们默默承受,家长毫无察觉

父母难免把自己的宝贝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在幼儿园没有人和孩子玩,当孩子说完自己在幼儿园的遭遇后,内心备受煎熬的小霞给孩子转到了新的幼儿园,做父母的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前途,有很多孩子老师不能都照顾到。

高情商父母注意:请给孩子3种教育,会让他一生受益

高情商父母注意:请给孩子3种教育,会让他一生受益

每个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能够拥有好的生活和更高的成就,家长总是非常忌讳和孩子讨论死亡,我们也该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死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在温暖孩子人生的同时。

美国心理学家:高智商儿童确实有很多共同点,但并不是靠遗传

美国心理学家:高智商儿童确实有很多共同点,但并不是靠遗传

而高智商的孩子能用极短的时间理解并掌握,而高智商儿童另一个的突出点就是拥有强大的记忆力,尤其是高智商的孩子更要注重左右脑均衡发展,这套游戏书包含记忆力、空间感知、视觉训练、语言能力、创造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等10种能力。

被拉入“黑名单”的早餐,就算孩子再喜欢,家长最好也别给孩子吃

被拉入“黑名单”的早餐,就算孩子再喜欢,家长最好也别给孩子吃

偏偏有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做早餐的时候,小宇的妈妈平时非常注重孩子的饮食,小宇的妈妈都一定会早起给孩子做饭。有些早餐一定不可以给孩子吃。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做半熟的,更是很少会起早给孩子做早餐。们就非常喜欢在外面的地摊上给孩子买早餐吃。

最新最新资讯
推荐
专题